救生育率 擬增公費產檢補助、擴大不孕症補助對象

台灣生育率被國際預估全球墊底,搶救生育率,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將提高公費產檢補助、擴大不孕症補助對象。婦產科醫師坦言,現行不孕症補助條件太過嚴格,若放寬全面補助,人工生殖嬰兒可望增加到十倍。生育改革團體則盼,加強孕婦產前教育,提高孕婦身心照護。

美國中情局近日公布2021全球總生育率報告,台灣墊底,引發討論。為了搶救生育率,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將提高產檢補助、擴大不孕症補助;公費產檢補助次數,可增加到14次;擴大不孕症補助對象,不限中低收入,設排富條款,並放寬育嬰留職停薪,以減輕生育家庭負擔。
1619500591t.jpg
 
行政院長蘇貞昌認為,不孕症的診療費用補助,現行大概對中低收入戶,這個應該再提高。

康寧醫院教學副院長尹長生則說:「不孕症補助訂的規定太高,就是真正申請人不多,大概只有不到90多個人,但是可以合乎條件,大概只有50幾位,真正能夠生到小孩只有7個人,各種身分只要不孕的全部補助,它可以增加十倍。」

台灣人不孕症約佔10至15%,去年台灣16萬個新生兒,試管嬰兒就佔1萬5千多個。不孕症要面臨高額的醫療負擔,人工受精約3到4萬、試管嬰兒約14萬到20萬。現行衛福部對於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補助上限15萬元,地方縣市補助一萬到兩萬不等,只限中低收入戶之不孕夫妻。婦產科醫師樂見仿效新加坡,全面補助不孕症,有望大幅提升生育率。
1619500590f.jpg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諶淑婷表示,孕婦花很多時間排產檢、驗尿,可是門診一樣3分鐘結束,這樣是沒有意義的,很多孕婦直接反映,他們對於生產的未知跟不確定性,還有產後跟家庭關係的改變,都會讓孕婦不安焦慮。

除了增加產檢補助外,生育改革行動聯盟認為,孕婦面臨產期的生理心理變化,以及產後育兒的未知不安,呼籲加強產前教育,納入助產團體,提高孕婦身心照護。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