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農損近五億 農委會擬策推水源涵養

林靜梅 陳昌維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極端氣候發威,國內乾旱嚴重,也讓農業損失逼近五億元。為求調適,農委會打算每年投入40億元,推動山坡地及國有林地水源涵養策略,包括「藏水於農」,目前已著手活化坡地農塘,也要補助農民興建蓄水池,每戶一年最高補助73萬元。
 
部分水庫蓄水量不夠農業灌溉,政府決定實施休耕,把水留給其他標的,以求度過乾旱。極端氣候旱澇加劇,農委會推出相應調適策略,其一就是「藏水於農」,補助農民興建保育、灌溉用蓄水池,以應付乾旱時期的用水需求,每戶每年最高73萬元。
 
農委會水保局長李鎮洋指出,「依照它的面積大小,我們給它一個不同的補助,大概是達到整個成本的八成了啦,所以這個對農民是非常的有用的。」
 
農委會也著手進行坡地農塘的活化,過去三年完成130座,今年編列了2.8億元,加速活化0.1公頃以上農塘。今年因為乾旱,茶葉被害面積達1千6百多公頃,損失金額9千4百多萬元,農委會認為建置農塘、蓄水池有助於減少農損。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如果它今天有水,它就不會乾掉,它的春茶的產量就不會減少,三成到四成以上,所以這個部分裡面其實對我們茶產區裡面的農民非常的重要。」
 
主委陳吉仲被問到三接議題,他強調為了順利能源轉型,三接必須推動,否則將衝擊後續減碳期程。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認為,「我們如果這個都做不到的話,不要講碳中和,我們講2030(年)在整個溫管法裡面承諾的,溫室氣體要減回2005(年)的一半,也絕對會破功。」
 
氣候變遷不是遙遠名詞,今年嚴重乾旱,截至21日已經造成4.78億元農損,農委會此次提出山坡地及國有林地水源涵養策略作為因應,一年將投入40億元預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