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的4月20日,屏東高樹國中學生葉永鋕因在校時常遭同學霸凌,為了避開同學,常在上課時上廁所,最後卻發生憾事,連帶也催生性別平等教育法,去年底學校廁所改建,校方在男廁外鑲上不鏽鋼的「玫瑰」、女廁外鑲上「大樹」,象徵學校對歷史的面對。教育部長潘文忠肯定這樣的做法,強調藉由場域的再整理,賦予教育意涵,就是最好的性別平等教育。
男廁外不鏽鋼製的「玫瑰」標誌出現在牆上,另一頭則有「大樹」標誌刻印在女廁外,學校表示,這代表性別刻板印象的翻轉,男生可如同玫瑰般美麗,女生也可像大樹一樣強壯,也希望校內過去曾發生過的葉永鋕事件,別再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
屏東高樹國中校長陳亮谷表示,用玫瑰這個圖騰,希望孩子們記取曾經在高樹發生這樣的事,也讓孩子在校園上,每次上洗手間的時候,記得男女要互相的尊重。
校長說,當年葉永鋕就讀的教室已因老舊拆除,正巧這棟18年的樹人樓廁所,獲得政府與立委周春米的支持,提供經費改建翻新,才希望用標誌結合性平教育,提醒孩子尊重的個別的不同,改建完成後,也利用朝會告訴學生葉永鋕事件,代表學校跨出面對歷史的第一步,也重視性平教育。
有學生說:「女生雖然看起來很柔弱,但是女生其實內心也可以很強大,跟男生一樣,那這個玫瑰就是男生,雖然看起來要很強壯,但是心也可以像女生一樣,很溫柔、很柔弱、需要被別人保護。」
人本教育基金會校安中心主任張萍表示,因為廁所改建的關係,在這個設備上做了一些標誌的調整,然後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們可以理解葉永鋕的事情,然後體會到,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她覺得這個是一個蠻好的起點。
人本認為,性平法通過後,校內性平教育推動的越來越好,但還是可以更努力,而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在部務會議主動提起,強調高樹國中透過場域重新整理賦予意義,是最好的性平教育。但對葉永鋕母親來說,拒絕受訪的她,由人本基金會轉述想法,她說不在乎學校紀不紀念葉永鋕,也不需要任何紀念活動,只希望其他玫瑰少年,能活得快樂,不受性別的歧視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