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當備援用水 立委質疑中南部汙水下水道接管率低難落實

中南部水情嚴峻,政府找解方,希望透過再生水解決部份用水問題。不過立委質疑,再生水來源就是汙水,但汙水下水道建設工程已進行20年,中南部縣市或離島接管率卻不到一成。

旱象愈來愈嚴重,全台各地不少水庫幾乎見底。北部地區,石門水庫蓄水率不到三成,寶二水庫、永和山水庫都不到一成,明德水庫也在一成上下。中部地區鯉魚潭水庫剩8.1%,德基水庫不到5%。而南部地區,曾文水庫也拉警報,只有一成上下。
 
旱象嚴峻,為了找水源,再生水成了備援用水,不過立委質疑,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太低,恐怕蓋再多生水廠,量也提升不起來。
 
1618463169e.jpg

民進黨立委羅美玲質疑再生水來源, 內政部長徐國勇回應,「你要有來源啊,這來源就是汙水處理幹管的這一個施工,他是會比較困難、花時間今年也會讓澎湖(下水道接管率)開始破零往前走。」

根據營建署統計,北部地區公共汙水處理水量每天超過181萬噸,但放流水再利用量每天卻只有6629噸,放流水再利用率只有0.37%。中南部、離島地區,最高也只有5%上下。另外,再生水廠進度也嚴重跳票,截至目前只有一座高雄鳳山廠營運。
 
1618463177t.jpg
 
民進黨立委張宏陸質疑,「完全都不是工程上的延宕」。營建署長吳欣修表示,「只有再生水廠因為你媒合端要出來,水廠才會出來,但是上它上游所需要的汙水處裡,還有幹管支管都是同步在做的,的確要等到媒合以後才能興建。」

內政部表示,公共汙水處理廠再生水推動計畫已編列152億,將打造11座再生水廠,預計115年完工,120年將可達到每天提供28.9萬噸水。至於水價過高,廠商使用意願不高情況,將評估引進、研發產水成本較低處理流程,提供不同水價。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