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症狀 台灣幼童高過美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剛才提到部分免洗筷含有的二氧化硫、可能會導致過敏。其實、不少觀眾朋友大概都有食物過敏的經驗,目前在美國、日本、以及歐洲許多國家、都已經強制要求各項食品、必須要清楚標示過敏原。而台灣對食物過敏的幼童比率明顯偏高、但是卻沒有這項制度。 說起食物過敏,很多人都有,反應在皮膚上,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蕁麻疹,嚴重一點嘴唇、眼睛會有神經性水腫,急診室甚至還有氣管阻塞的病例。 食物過敏在台灣長期缺乏大規模的研究,台大醫院從去年開始,就針對北台灣20000名國中小學生及家長,做了食物過敏原調查,發現總共有12.5%的人有食物過敏症狀,其中以幼稚園學童比率最高有14.8%,小學生國中生及成人比率則在12%上下。 醫師也調查了主要過敏原排行榜,第一名是甲殼類海鮮、其次是芒果、蛋、牛奶、魚類、花生,還有小朋友愛吃的巧克力及奇異果也會造成過敏。醫師表示,要找出過敏原並不困難,但民眾面臨最大的困擾,是如何避免吃到這些過敏原。 不只台灣,其他國家的民眾也有食物過敏問題,日本從2001年開始,就強制規定,食品必須標示蛋類、乳類、小麥、花生及蕎麥這五種主要過敏原,不只是包裝食品,連百貨公司賣的麵包、壽司都得標示。 除了日本之外,歐盟前年也開始實施類似的制度,美國則在今年強制規定,食品必須標示核果等八種容易過敏的成分,依照臺大醫院做的調查,台灣幼童食物過敏的比率,遠高於美國與日本。但食物過敏原標示卻遲遲無法上路。 各地區國民體質不同、食物過敏來源也不同,台灣當然不可能複製歐美日的做法,但消基會認為,既然過敏原調查已經出爐,為了國民健康,政府還是得加把勁,趕緊建立本土食物過敏原標示制度。公視新聞林珍汝徐啟峰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