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雲端查汙染源 環署揪出6工廠涉違規
林靜梅 吳嘉堡/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環保署經由雲端資料整合,能比對數字來發現異常,鎖定可疑汙染源。北區督察大隊和新北市環保局等單位,掌握三重十多家電鍍工廠,有異常排放廢水的情況,並展開突襲,查獲六家工廠違規。
稽查人員合力將集水槽搬開,發現了異狀。這個小洞,疑似是電鍍工廠業者偷排廢水的管路,稽查人員找了超過半小時才找到,但業者矢口否認偷排。
為了驗證小洞的水流向何方,稽查人員倒入紅色示蹤劑,在工廠外等待,果然水直接排出工廠外。
這是新北三重中正北路一帶,十多家散落在住宅社區電鍍工廠的其中一家。去年相關單位動員超過150人突襲行動,一舉查獲六家違規,目前已開罰230萬元。之所以鎖定這些工廠,是環保署發展雲端督察技術,透過大數據找到可疑汙染熱區,前往蒐證後確認汙染事實。
環保署北區督察大隊長張乃仁說明,「它可疑大概就是,比如說它的藥品用得太少,或是它的汙泥產生量太少,或是明明它的產品有增加,用電卻變少,大概都是這幾個現象。」
為了蒐集三重電鍍工廠的違法事證,稽查人員還要角色扮演,像偽裝成修路工人,裝設水質監測設備,比起過去被動靠民眾檢舉才前往稽查,雲端督察技術有利主動出擊。
稽查人員合力將集水槽搬開,發現了異狀。這個小洞,疑似是電鍍工廠業者偷排廢水的管路,稽查人員找了超過半小時才找到,但業者矢口否認偷排。
為了驗證小洞的水流向何方,稽查人員倒入紅色示蹤劑,在工廠外等待,果然水直接排出工廠外。
這是新北三重中正北路一帶,十多家散落在住宅社區電鍍工廠的其中一家。去年相關單位動員超過150人突襲行動,一舉查獲六家違規,目前已開罰230萬元。之所以鎖定這些工廠,是環保署發展雲端督察技術,透過大數據找到可疑汙染熱區,前往蒐證後確認汙染事實。
環保署北區督察大隊長張乃仁說明,「它可疑大概就是,比如說它的藥品用得太少,或是它的汙泥產生量太少,或是明明它的產品有增加,用電卻變少,大概都是這幾個現象。」
為了蒐集三重電鍍工廠的違法事證,稽查人員還要角色扮演,像偽裝成修路工人,裝設水質監測設備,比起過去被動靠民眾檢舉才前往稽查,雲端督察技術有利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