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力培育調查:九成民眾認為要具備創新與雙語能力
朱鳳治 鍾建剛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面對科技發展改變產業的工作型態,台灣人才的培育也要跟著轉型。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公布國家未來人力培育民意調查結果,有高達九成的民眾認為未來人才應該具備雙語及創新等能力,另外基金會也認為教育部應該要因應改革,並且更重視終身教育的重要性。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面臨新挑戰,黃昆輝教授基金會舉辦國家未來人才培育民意調查,1071份民調當中,有95%的民眾認同國家未來人才必須擁有雙語能力、數位能力以及公民素養,尤其高達97%的民眾,認同具備創新能力最為重要。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離開學校以後,科技進步那麼快,你沒有隨時隨地能夠有機會學習,繼續成長的話,你就沒有辦法。」
民調中有八成五的民眾支持教育部應該要鬆綁法令或訂定獎勵措施,讓普通大學自由接受個別產業委託,培養產業所需人才。並且贊成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的課程開設,以產業需求為主,打破學年、學分和師資聘用的限制,培養產業實用技術人才。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認為,「所以現在資安的問題形成世界性的問題,那麼資安、優秀資安人才的培育,是不是也是我們國家未來,應該要編列大筆經費去培養的重點。」
科技發展快速加上國際競爭激烈,基金會指出,各領域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目前工程領域只剩下兩年、社會科學領域五年、人文社會八年,尤其最短的是半導體和手機通訊,只剩下三個月,但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目前業務大多偏重社會教育,應該更加重視終身教育的重要性。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面臨新挑戰,黃昆輝教授基金會舉辦國家未來人才培育民意調查,1071份民調當中,有95%的民眾認同國家未來人才必須擁有雙語能力、數位能力以及公民素養,尤其高達97%的民眾,認同具備創新能力最為重要。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離開學校以後,科技進步那麼快,你沒有隨時隨地能夠有機會學習,繼續成長的話,你就沒有辦法。」
民調中有八成五的民眾支持教育部應該要鬆綁法令或訂定獎勵措施,讓普通大學自由接受個別產業委託,培養產業所需人才。並且贊成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的課程開設,以產業需求為主,打破學年、學分和師資聘用的限制,培養產業實用技術人才。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認為,「所以現在資安的問題形成世界性的問題,那麼資安、優秀資安人才的培育,是不是也是我們國家未來,應該要編列大筆經費去培養的重點。」
科技發展快速加上國際競爭激烈,基金會指出,各領域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目前工程領域只剩下兩年、社會科學領域五年、人文社會八年,尤其最短的是半導體和手機通訊,只剩下三個月,但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目前業務大多偏重社會教育,應該更加重視終身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