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農漁業得著國際認證 增加2.4億產值

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全球的貿易物流造成極大影響,其中也包含農、漁業外銷。工研院就研發了一套智慧國際預認證的創新服務系統,把AI智慧分析和區塊鏈的不可更改特性做結合,協助農、漁業更輕鬆取得國際認證,有助於打開更多的國際外銷市場、預估能增加2.4億產值。

養殖池加入AI技術,可以隨時用手機監控,提高養殖品質。口湖漁類加工合作社是國內水產養殖龍頭,今(2021)年2月更取得全台第一張最佳水產養殖規範認證,讓台灣成為全球第40個取得認證的國家。

口湖漁類加工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說,「如果沒有過區塊鏈的整合認證,我們的魚根本也沒有辦法外銷出去,那我們面對這些東南亞國家的競爭,必須要走出一條更不一樣的路。」

不只台灣鯛還有香蕉業者,利用半年時間取得原本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能申請通過的全球優良農業規範認證,而這些國際認證的取得,背後功臣和AI技術以及區塊鏈有關。

藝隆農產有限公司總經理余致榮提到,AI系統幫忙我們在GGAP的驗證上,節省了有33%左右的人力,還有50%大概一半以上的時間。

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則表示,文件的一些語意篩選,要看是哪個國際認證的題目,需要的是哪些的答案,須從這些文件裡面把答案篩出來,最後再用人的方式做最後的再次認證,區塊鏈不可以竄改的特性,跟做遠端的稽核就可以快速減少稽核的時間。

取得國際認證,是產品外銷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各國的認證程序不同,申請起來很麻煩,而且因為疫情影響增加國際認證難度,因此工研院利用AI人工智慧,分析國際認證的規章、內容等項目,再搭配區塊鏈的不可更改特性,打造出遠端線上稽核。未來可望將相關技術,應用到其他農漁業產品、化妝品、製造業等領域的國際認證,為台灣產品打開更多元的國際市場。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