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抗疫排名台灣名次下滑 醫師:因自產疫苗仍在初步階段
吳雅瑜 陳立峰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續延燒,但美國媒體彭博發表的抗疫韌性排名中,台灣去年一度高居2、3名,今年2月卻下滑到第7名,國內醫師認為,國內自行研發的新冠疫苗還在初步發展階段,沒有辦法很快做出疫苗,這是最大的一個癥結。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根據外媒彭博公布的最新防疫韌性排名,台灣從原本高居第2、3名,在2月下滑到第7名,主要因素是疫苗取得數量、人均疫苗覆蓋率遠低於其他國家。
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分析:「全部是依賴國外的疫苗,那國外的疫苗的話他一定優先供應自己的國家,或是優先供應他們自己鄰近國家,所以歐美國家會優先獲得供應,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國產疫苗還在初步發展階段,沒有辦法很快做出疫苗,這是一個最大的一個癥結。」
繼輝瑞、莫德納之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正式批准嬌生新冠疫苗的緊急授權,嬌生疫苗只需打一劑,且和AZ疫苗一樣都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不必像莫德納和輝瑞需要極低溫冷凍,保存更容易。不過在防護力部分,美國臨床實驗達72%,低於莫德納和輝瑞的95%,國內醫師表示,對於全新病毒感染的疫苗最好是施打兩劑,因為第一劑就好像是打地基一樣,建立基礎免疫記憶,第二劑則是加強它的免疫反應。
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說明:「這種腺病毒載體的疫苗,他打第二劑的加強免疫效果不像其他的活性那麼好,所以他可能打了第二劑以後大概影響不大,所以他就只打一劑而已。」
而就在全球陸續開始施打疫苗的同時,歐盟國家也達成共識,可望在夏天旅遊旺季來臨前,引進疫苗護照,但台灣卻還在苦等疫苗,對此醫師則認為,台灣防疫做得好沒什麼社區感染,因此社區民眾接種疫苗沒有那麼急迫,而且接下來國產疫苗也將陸續問市,雖然落後幾個月但時間不算久,對經濟沒有造成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