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年7月20日,日本在鹿兒島南邊的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H2A載運火箭的情形。隨火箭升空的,是由中東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研發的火星探測器。
阿聯的太空總署設在阿布達比,2014年才成立,算是相當年輕的太空機構,但企圖心看來相當大,才6年就以探測火星為目標。當然,除了日本太空總署大力相助,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加州大學,也是功不可沒。路透社指出,阿聯雖然是重要產油國之一,但政府高層為了及早啟動經濟轉型,把科技研發列為重點項目。
這次的火星任務,在阿拉伯文的意思是「希望」,任務目標是深入了解火星的大氣層。科學家認為火星曾經與地球一樣,有豐富的大氣層與適宜的氣候,但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空氣稀薄又冰冷的模樣?是研究人員想要解開的謎團。
阿聯太空總署進行火星任務解說:「EMM(阿聯火星任務)將首度探索火星低空大氣層狀況、與高空大氣層氫氧脫離的關聯,另外還有各個水分區塊的形成過程。這些都可能是火星氣候變遷的成因。」
阿聯火星任務計畫主持人歐姆蘭夏拉夫表示:「火星的(大氣)變化對我們人類很重要,我們(地球與火星)都身在太陽系。了解火星的變化有助於我們更了解,地球已發生或將發生的(大氣)變化。」
在緊接在阿聯的希望號之後,中國「天問一號」,預計台灣時間10日晚間8點左右,展開進入火星軌道的程序。火星的大氣層雖然稀薄,但如果太空船與探測器切入的時間、角度和速度不對,就可能被彈到外太空,或是在大氣中焚毀。另外,排第三的美國火星2020計畫太空船,則要到18日才抵達火星外圍。
阿聯火星任務計畫主持人歐姆蘭夏拉夫表示:「火星的(大氣)變化對我們人類很重要,我們(地球與火星)都身在太陽系。了解火星的變化有助於我們更了解,地球已發生或將發生的(大氣)變化。」
在緊接在阿聯的希望號之後,中國「天問一號」,預計台灣時間10日晚間8點左右,展開進入火星軌道的程序。火星的大氣層雖然稀薄,但如果太空船與探測器切入的時間、角度和速度不對,就可能被彈到外太空,或是在大氣中焚毀。另外,排第三的美國火星2020計畫太空船,則要到18日才抵達火星外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