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大鬼湖保存原始生態 嘉義大學團隊成功捕捉稀有物種身影
陳奐宇 許政俊/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世界濕地日」這天,高雄茂林,人煙罕至的大鬼湖濕地,因為921大地震導致交通不易,保留當地的原始豐富生態。嘉義大學團隊從2016年開始展開研究計畫,不只用聲納探測出湖底深度,還捕捉到台灣黑熊、黃喉貂等珍貴稀有物種身影。
研究人員划著橡皮艇,在大鬼湖東湖內艱難地向前行,做為魯凱族聖地的高雄茂林大鬼湖,因921大地震後交通阻斷,多年來人煙罕至,保存了原始林貌、生態及湖底氣候變遷的沉積證據。
研究人員划著橡皮艇,在大鬼湖東湖內艱難地向前行,做為魯凱族聖地的高雄茂林大鬼湖,因921大地震後交通阻斷,多年來人煙罕至,保存了原始林貌、生態及湖底氣候變遷的沉積證據。
嘉義大學等生態研究團隊2016年起持續入山調查,發現台灣黑熊、黃喉貂等多種稀有物種的蹤跡。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張坤城表示,「做這個動物監測的部分,紅外線相機它也拍攝到有台灣黑熊在這邊出沒,我們也可以看到有黃喉貂,還有目前台灣已經瀕臨滅絕的這種林鵰。像這種稀有的動物,還有稀有的鴛鴦都在湖邊,都會出現。」
研究人員張博任也說明,「大鬼湖就是一個深水湖,可是大鬼湖比較沒有被放生一些入侵的魚類,小鬼湖就可以遇到什麼泥鰍這些放生魚類。」
嘉義大學及生物研究團隊等單位,這幾年在大鬼湖共調查到98種新紀錄種,其中有近80種屬於稀有保育等級。不僅如此,透過在湖面划行,以聲納探測湖底深度。研究團隊也調查到大鬼湖乾季最深處達65公尺,豐水期深度則可達約67公尺,改寫過去最深40公尺的紀錄。
屏東林管處育樂課長陳至瑩表示,「每5年它會有分不同的調查項目,明年的話,可能會針對動植物水域生態或者是保育物種再去做一個監測調查。它是可能(每)5年、5年,它需要做一定的長期監測。」
大鬼湖入山不易,每次往返都需耗費至少8到10天,特別是7、8月雨季時,入山的危險及困難度更高;前年甚至有研究生在途中不慎跌落山谷,所幸人無大礙。但因為這裡有太多瀕危或珍稀的動植物,研究團隊成員仍願每年不辭辛勞入山研究,希望蒐集到更完整的資訊,作為將來棲地管理改善的應用。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張坤城表示,「做這個動物監測的部分,紅外線相機它也拍攝到有台灣黑熊在這邊出沒,我們也可以看到有黃喉貂,還有目前台灣已經瀕臨滅絕的這種林鵰。像這種稀有的動物,還有稀有的鴛鴦都在湖邊,都會出現。」
研究人員張博任也說明,「大鬼湖就是一個深水湖,可是大鬼湖比較沒有被放生一些入侵的魚類,小鬼湖就可以遇到什麼泥鰍這些放生魚類。」
嘉義大學及生物研究團隊等單位,這幾年在大鬼湖共調查到98種新紀錄種,其中有近80種屬於稀有保育等級。不僅如此,透過在湖面划行,以聲納探測湖底深度。研究團隊也調查到大鬼湖乾季最深處達65公尺,豐水期深度則可達約67公尺,改寫過去最深40公尺的紀錄。
屏東林管處育樂課長陳至瑩表示,「每5年它會有分不同的調查項目,明年的話,可能會針對動植物水域生態或者是保育物種再去做一個監測調查。它是可能(每)5年、5年,它需要做一定的長期監測。」
大鬼湖入山不易,每次往返都需耗費至少8到10天,特別是7、8月雨季時,入山的危險及困難度更高;前年甚至有研究生在途中不慎跌落山谷,所幸人無大礙。但因為這裡有太多瀕危或珍稀的動植物,研究團隊成員仍願每年不辭辛勞入山研究,希望蒐集到更完整的資訊,作為將來棲地管理改善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