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疫情稍緩 法、義為餐飲業重開做法不同

歐洲疫情雖然有稍微和緩,但是單日新增確診數依然不容小覷。義大利和法國在餐飲業是否要重新開放的議題上,態度大不同。義大利羅馬餐廳可以營業到傍晚6點,但法國巴黎政府是表態,如果餐廳不歇業就會被抽掉銀根,無法申請防疫補助金,因此業者只能變通,讓顧客外帶餐點。

這裡是法國南部,位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馬里尼亞納」,餐廳老闆在門口擺上桌子,當成給客人外帶餐點的平台。但仔細一瞧,客人拿了餐之後沒有離開,而是在門外的人行道,坐在老闆準備的椅子上吃了起來。而圍在門口的這幾位警員,不是趁勤務空檔來買午餐,而是奉命監督業者有沒有跨過禁止營業的紅線。

馬里尼亞納市長迪塞斯說:「他們根本不該開門營業的,卻是不開門而照樣營業。」

法國政府推出的防疫管制措施之一,就是餐廳必須暫時歇業。當然,這也配合了補償辦法配套,有的餐廳每個月補貼相當於新台幣33萬8000元,有的則是以2019年營業額乘以百分之20,每個月最多補貼新台幣743萬多元。
 
不過業者認為這樣的補貼根本過不下去,原本打算不顧禁令開門營業;只是法國政府繼續出招,強調違反禁令的業者,政府就不給任何補貼或救助。

馬里尼亞納市餐廳業者瑪莉米聶托認為,「(變通的營業)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其他所有人。我故意穿成威尼斯人的樣子,因為現在是威尼斯嘉年華的季節,但文化、戲劇等各行業都不准演出,為了一些我們不懂的理由。有客人說他們中午只能上員工食堂,真是讓人搞不懂怎麼回事。」

從馬里尼亞往前進入義大利,情況就差多了。首都羅馬的餐廳在政府點頭下,人們又可以在杯觥交錯當中閒話家常,逐漸回到那個義大利人熟悉的日常。

除了餐廳,也有國家的學校在疫情導致停課後重新開放。泰國政府下令,曼谷地區和其他三個省份的各級學校,學生與教職員等在依規定強制戴口罩之下,可以回到學校上課與上班。

而為了確保學校的衛生環境,美國德拉瓦州有學校引進中國深圳科技業者推出的機器人,以紫外線與低劑量放射線等方式,對教室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工作。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