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時鐘維持倒數100秒 科學家:核武比疫情更危險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奪走200萬條人命,這是否會進一步將人類推向滅亡?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年度「末日時鐘」報告就顯示,距離午夜零點的人類滅絕大限,還維持在去年剩下100秒的時間點。有科學家說明,核子武器和氣候、環境議題,會比疫情更威脅到人類存亡。

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制訂的末日時鐘,27日發表最新年度報告,顯示人類距離世界毀滅的午夜大限,跟去年一樣維持在倒數100秒的歷史最近時間點。說明指出新冠疫情確實嚴重影響人類生活,但不至於構成滅絕,真正的危險是核武與氣候環境變遷。

原子科學家公報主席瑞秋布朗森解釋,「新冠疫情不會摧毀人類文明,我們預期它終有一天會消退,但疫情仍是一項歷史性的警鐘,生動說明了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面對複雜危險的挑戰,多麼的缺乏準備,像是核武、氣候變遷。」

虛擬的末日時鐘是在1947年誕生,每年一月因應世界局勢,調整距離午夜末日的期限。最初剩餘時間是7分鐘,後來經歷24次調整,最遠是1991年美俄簽署削減戰略武器後的17分鐘;2018年因為北韓南亞核武危機惡化,被調近到距離午夜2分鐘,去年因為美俄中程導彈條約中止,美國伊朗局勢緊張,再減為100秒,今年不進不退。
 
原子科學家公報呼籲各國政府,對抗疫情的同時必須繼續推動綠能與廢除核武。

對老百姓而言,生活無以為繼就是末日,法國尼斯一家餐廳,甘願違抗防疫封鎖令開張營業,滿座的顧客用消費行動力挺,還樂捐幫老闆分攤罰款.

餐廳業者威爾森說:「小蝦米對大鯨魚,他們會宰了我,我這樣做只是帶頭給其他餐廳業者力量與勇氣。」

而在泰國,寺廟是民眾心靈最大的慰藉,疫情陰霾下,首都曼谷的邦納奈寺每天有上百名信徒前來祈福轉運,方法很獨特,手持鮮花躺進棺材,蓋上布幔聽僧侶誦經,象徵死而重生。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