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強制篩檢有用嗎?香港佐敦封區2天僅驗出13例 有民眾「逃走」
梁駿樂/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香港第四波新冠疫情持續嚴重,據香港衛生局統計,截至25日,累計確診病例逾萬件(10,086例),已有170人死亡。因應油麻地、佐敦部分區域出現大量確診個案,上週六(23日)凌晨4點,港府宣布封鎖指定區域,禁止區內民眾未完成檢測前離開,但仍有居民在圍封前「逃走」。
港府出動逾3千人強檢 473戶未應門
香港民政事務局長徐英偉表示,由於油麻地、佐敦部分地區持續有確診個案,且有多座大樓污水樣本病毒檢測呈陽性,故作出封區強制檢測安排。油麻地、佐敦不僅居住人口多,廟街一帶更是遊客過往經常造訪的熱門景點。

港府今次封區檢測是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599J,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規定區內民眾須留在住處,並接受政府安排強制檢測。受影響區域就在觀光客熟知的旅遊勝地廟街附近,東至吳松街、南至南京街、西至炮台街、北至甘肅街內,共約1萬名居民。

港府目標是48小時內完成檢測,欲迅速找出確診者並讓傳播途徑絕跡,以達到「小區清零」也就是所謂的「社區零檢出」,於是出動逾3,000名人力執行任務。結果在今早(25日)凌晨3點半,港府宣布解封,並表示共有約7,000名民眾完成檢測,最終找到13例樣本採檢結果呈陽性的個案、約473戶無人應門。
其實早在去年9月,港府就曾推出「全民檢測」計劃予全香港人自願參與,北京當時更派出579名檢測員到港協助檢驗工作,專責檢驗市民的鼻和唾液樣本。最終計劃逾178.3萬人參與(編按:香港人口約800萬),找出僅42名確診者,共花費5.3億港幣(折合約21億新台幣),遭專家學者質疑浪費公帑,特首林鄭月娥則認為不應以發現確診人數判斷計劃成效。


走漏消息 有居民封區前「逃走」
是次封區區域有不少舊大樓,更有不少「劏房戶」(編按:香港一些房東會把房子分隔成十幾戶,每戶2坪左右,住戶需共用廚房浴室,俗稱劏房),衛生情況較差,當區亦有不少東南亞少數族裔居住,港府特別安排翻譯人員幫忙溝通。不過在正式封區前,已有消息在區內流傳,有民眾在封鎖前已收拾行李急步離開。
不過,港府除了封區檢測外,亦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任何人過去14日曾身處受限區域超過兩小時,都要在接受23日午夜前接受強制檢測。並提醒,任何人違反限制及檢測宣告屬犯罪,最高可罰款港幣25,000元(約10萬台幣)及監禁六個月。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出席「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封區強制檢測只發現13例確診病例,形容成本效益與普通強制檢測一樣。他認為由於事前走漏風聲,導致無法完成一個較完全強檢的效果。他亦表示香港確診個案已遍佈各區,反問封區做法目的何在?另外患者身上病毒潛伏期可達 14日,即使這兩天檢測呈陰性,亦有可能把病毒帶出該區。
根據《立場新聞》報導,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表示,由於病毒有潛伏期,可能在這次強檢中未能檢測出來,故完成是次強檢後,仍會視乎情況,再決定是否進行第二次強檢,唯屆時未必需要封區。


除了油麻地、佐敦爆出社區感染外,九龍半島的藍田,有一處社區「麗港城」的其中一棟大樓爆出多個確診個案,逾10人確診,亦有兩名保全確診,有學者擔心出現垂直傳播,懷疑病毒經過煙囪效應,透過污水管線道上下傳播。港府已要求部分住戶需強制撤離,該棟大樓住戶被要求作強制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