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保暖衣服只能穿制服內 教育部籲學校顧及學生感受

接連好幾波寒流,有不少學生在上學的時候會加穿便服外套,或者是帽T等保暖衣物。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指出,教育部已經修訂服裝儀容規定,可以在制服外加穿保暖衣物,但還是有不少高中和國中,要求學生穿在制服裡面,還有學校是訂定寒流,或者是要攝氏10度才可以加穿。教育部也說,不要那麼僵化。

脖子上的圍巾包緊緊,防風保暖的大外套要穿在最外面,對師大附中部分學生來說,面對十度以下的低溫,這才叫保暖。

師大附中學生說:「可以穿自己的外套,然後我就穿自己的外套,然後這件相當的厚。」

便服外套、帽T、毛線衣,要穿在校服內還校服外?圍巾、手套、帽子什麼時候戴?怎麼戴?附中說,交由學生自主決定。

師大附中秘書柯冠銘表示,「足以辨識是學生的衣服,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是刷學生證進來,因為最近天氣比較冷,所以我們還是希望學生當然就是保暖最重要。」

擁有服儀自主權,附中學生令他校學生羨慕。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指出,全台仍有許多高中與國中,限制保暖衣物只能穿在「校服裡面」,最外層仍要穿學校外套,還有學校是寒流或攝氏十度以下時,才能加穿保暖衣物。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副理事長林彥廷指出,「學校到底針對所謂天氣,什麼時候是比較寒冷的,因為每個同學他可能感受上因人而異,所以我們也會希望說,各個學校都能夠更明確去說明,或者是說就不要在這個地方特別做管制。」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也呼籲,「應該也不要那麼僵化,就是說一定要幾度啦,不會希望說學校要固定的某一個,訂幾度時才可以加(保暖衣物)。」

教育部強調,去年八月已修正服儀規定原則,學生可依個人對天氣冷、熱感受,選擇穿長短袖或長短褲校服;寒冷時,學校應開放在校服內及外均可加穿保暖衣物,學校應顧及學生感受差異。青民協則說,學生若發現校方違反規定,可向學生自治組織或學校反映修正,或是投書教育部。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