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皆無焚化爐 垃圾只能運本島處理
陳奐宇 許政俊 陳顯坤 章明哲 /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的各個離島因為沒有焚化爐,垃圾只能靠船送到台灣處理,偏偏離島又全是觀光熱點,每到旅遊旺季,伴隨遊客來的就是爆量的垃圾,不僅清運成本增加,也造成當地環境還有垃圾處理的負擔,成了縣市政府和居民的定期煩惱,跨海清運只能治標,於是各離島從政府到民間分工合作,從源頭減量,來降低離島垃圾的負擔。
凌晨3點多的龍門漁港,吊車將貨櫃一個個送上貨輪,貨櫃內裝的不是物資,而是澎湖的垃圾。白天貨輪抵達高雄港後,這些貨櫃會接著送到岡山或仁武焚化廠代燒,沒有焚化爐的澎湖,所有能燒的垃圾都得經歷一趟跨海之旅。
委外廠商貨運司機指出:「東北季風大的話,風浪大有時候船就沒有開,它下一次的量就會直接增加一起過來。」
跨海清運不但要看老天的臉色,還要配合焚化廠當天代燒配額,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高雄從民國106年起要求代燒縣市須回運底渣,澎湖垃圾處理成本暴增約3倍。
澎湖縣環保局副局長許佳佩指出:「底渣回運的處理成本來講,其實老實說是比代燒費用付出的成本還多,加上後端的轉運部分,底渣處理的部分,總共1噸垃圾的成本是要6千多塊。」
只能被動接受代燒縣市開出的條件,加上清運成本高、底渣回運的後端再利用管道媒合困難,澎湖在島內選址要興建環保園區,但環團持保留態度。
海洋公民基金會主任陳宜君表示:「今天焚化爐來了,感覺好像解決了我們現在的問題,可是我們現在的垃圾其實在分類上做得不夠確實,這些廚餘可以燒的不可以燒的通通進焚化爐裡面,其實會製造非常大的垃圾問題。」
不單是澎湖,台灣各離島都沒有焚化爐,卻都是觀光熱點,特別今年受疫情影響,報復性國旅潮讓各離島觀光旺季的垃圾量翻倍增加,澎湖、小琉球及綠島等地這幾年也陸續推動增設飲水機、環保杯租借等各種源頭減量措施。
屏東縣環保局技正余東壁指出:「飲用水量(兩年內)已經用了大概330公噸,以330公噸換算每一瓶600毫升的寶特瓶裝水來講,大概是50萬瓶。」
手機掃QRcode就能免費借環保杯,屏東小琉球除廣設飲水機供遊客、居民裝水外,也結合在地商家推出琉行杯,有效減少塑膠垃圾的量,澎湖今年也跟進這些措施,而綠島則推動讓遊客幫忙揹寶特瓶回台灣。
打開紙箱滿滿的玻璃酒瓶,為避免造成環境的負擔及危害,環團把它們再製成其他容器,送給來協助淨灘的志工、民眾。小琉球自然人文生態觀光協會理事長陳文玉表示:「生活上的東西,我們不想要再讓它變成垃圾,(玻璃)對環境也好,對開採人也好,危害都是很大的,絕對不亞於塑膠。」
跨海清運只能治標,減量仍得從源頭做起,各離島從政府到民間大家分工合作,只為守護自己的家園,不讓垃圾也成為離島的風景之一。
凌晨3點多的龍門漁港,吊車將貨櫃一個個送上貨輪,貨櫃內裝的不是物資,而是澎湖的垃圾。白天貨輪抵達高雄港後,這些貨櫃會接著送到岡山或仁武焚化廠代燒,沒有焚化爐的澎湖,所有能燒的垃圾都得經歷一趟跨海之旅。
委外廠商貨運司機指出:「東北季風大的話,風浪大有時候船就沒有開,它下一次的量就會直接增加一起過來。」
跨海清運不但要看老天的臉色,還要配合焚化廠當天代燒配額,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高雄從民國106年起要求代燒縣市須回運底渣,澎湖垃圾處理成本暴增約3倍。
澎湖縣環保局副局長許佳佩指出:「底渣回運的處理成本來講,其實老實說是比代燒費用付出的成本還多,加上後端的轉運部分,底渣處理的部分,總共1噸垃圾的成本是要6千多塊。」
只能被動接受代燒縣市開出的條件,加上清運成本高、底渣回運的後端再利用管道媒合困難,澎湖在島內選址要興建環保園區,但環團持保留態度。
海洋公民基金會主任陳宜君表示:「今天焚化爐來了,感覺好像解決了我們現在的問題,可是我們現在的垃圾其實在分類上做得不夠確實,這些廚餘可以燒的不可以燒的通通進焚化爐裡面,其實會製造非常大的垃圾問題。」
不單是澎湖,台灣各離島都沒有焚化爐,卻都是觀光熱點,特別今年受疫情影響,報復性國旅潮讓各離島觀光旺季的垃圾量翻倍增加,澎湖、小琉球及綠島等地這幾年也陸續推動增設飲水機、環保杯租借等各種源頭減量措施。
屏東縣環保局技正余東壁指出:「飲用水量(兩年內)已經用了大概330公噸,以330公噸換算每一瓶600毫升的寶特瓶裝水來講,大概是50萬瓶。」
手機掃QRcode就能免費借環保杯,屏東小琉球除廣設飲水機供遊客、居民裝水外,也結合在地商家推出琉行杯,有效減少塑膠垃圾的量,澎湖今年也跟進這些措施,而綠島則推動讓遊客幫忙揹寶特瓶回台灣。
打開紙箱滿滿的玻璃酒瓶,為避免造成環境的負擔及危害,環團把它們再製成其他容器,送給來協助淨灘的志工、民眾。小琉球自然人文生態觀光協會理事長陳文玉表示:「生活上的東西,我們不想要再讓它變成垃圾,(玻璃)對環境也好,對開採人也好,危害都是很大的,絕對不亞於塑膠。」
跨海清運只能治標,減量仍得從源頭做起,各離島從政府到民間大家分工合作,只為守護自己的家園,不讓垃圾也成為離島的風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