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特有種「珠光鳳蝶」 估恐剩不到百隻
章明哲/台東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蘭嶼特有的珠光鳳蝶,被華盛頓公約列瀕危物種,國內則列為一級保育。2011年鄉公所估算還有1000隻,但台東大學教授李偉俊長期關注珠光鳳蝶生態,今年夏天前往蘭嶼,好不容易才找到一顆珠光鳳蝶的蛹,推估在蘭嶼可能剩不到100隻。因此發起保育行動,結合一所中學要成立珠光鳳蝶保育教室推動復育工作。
今年暑假特地再到蘭嶼觀察,好不容易在野外看到一顆蛹。由於相關的調查停留在2011年鄉公所成立復育區,但後來復育工作沒有延續,牠們的數量還有多少?缺乏資料。
但和當地保育珠光鳳蝶的人士推估可能剩不到100隻,因為珠光鳳蝶幼蟲需要的食草馬兜鈴,受到建築和開墾的影響大量減少,生存面臨威脅。
台東大學教授李偉俊認為,「棲地被破壞,食草也被移除,導致目前的族群數量,我認為應該不到百隻。」
蘭嶼環境保育人士王桂清也表示,「比較怕是什麼?原來的馬路拓寬,那溪流最近溪流也在。」
為了保育珠光鳳蝶,但又受限保育法令,不能把珠光鳳蝶帶到本島復育。李偉俊只能從保護牠們的食草馬兜鈴開始,因為馬兜鈴會被認為是野草被砍除,現在除了和私立育仁中學合作開闢種植園區,還要在學校成立珠光鳳蝶保育教室,提倡復育。
私立育仁中學董事長陳立說:「這是不太容易的,就像台北學校一樣,不可能說在台北去做一個復育生態的,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台東。」
學校表示,還會在課程中融入保育珠光鳳蝶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學習,不過李偉俊呼籲政府,要趕快進行蘭嶼珠光鳳蝶的復育。
台東大學教授李偉俊認為,「棲地被破壞,食草也被移除,導致目前的族群數量,我認為應該不到百隻。」
蘭嶼環境保育人士王桂清也表示,「比較怕是什麼?原來的馬路拓寬,那溪流最近溪流也在。」
為了保育珠光鳳蝶,但又受限保育法令,不能把珠光鳳蝶帶到本島復育。李偉俊只能從保護牠們的食草馬兜鈴開始,因為馬兜鈴會被認為是野草被砍除,現在除了和私立育仁中學合作開闢種植園區,還要在學校成立珠光鳳蝶保育教室,提倡復育。
私立育仁中學董事長陳立說:「這是不太容易的,就像台北學校一樣,不可能說在台北去做一個復育生態的,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台東。」
學校表示,還會在課程中融入保育珠光鳳蝶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學習,不過李偉俊呼籲政府,要趕快進行蘭嶼珠光鳳蝶的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