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需靠疫苗才能阻斷傳播,不過卻傳出國產疫苗研發進度落後,三家疫苗廠中,第一期臨床試驗以國光生技進度最快,但卻傳出抗體效價不足,無法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聯亞科技仍需補件,高端疫苗則因起步晚,第一期臨床數據未知。換句話說,今年底前,恐怕沒有任何一家能通過、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
國光生技醫務長陳純誠表示,「新冠的疫苗它是安全的,我們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任何的嚴重不良反應。」
聯亞生技營運長彭文君表示,「我們一期的臨床試驗,目前我們有三個劑量,低中高已經都打完了,我們臨床二期的試驗計畫書,已經在11月9號已經送出審查,現在就是要等待這個衛福部他們要召開專家會議來做審查。」
國內專家表示,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2萬人受試者招募、已提早達標,但畢竟台灣疫苗廠、沒有國際疫苗廠規模大,仍須仰賴政府挹注資金與資源,否則疫苗長期仰賴國外進口,也不利國內防疫。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雖然政府最近這幾年有鼓勵生醫產業,可是基本上還是比較慢啦,比國外還是比較慢啦。只是說,你將來要想要怎麼樣加快這個過程啦。」
食藥署表示,每週都會和業者開會,隨時滾動式檢討、補件;而根據指揮中心獎勵辦法,生技業者若能在12月底前、進行二期臨床試驗,最多可獲得3億元補助,1月底前展開試驗者,則打八折,可獲得2.4億元。
陳時中則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將來會流感化,有可能每年都需要施打,因此如何讓國產疫苗廠能夠成功研發、能夠生存,指揮中心是寄予厚望,目前已請業者提出相關修正計畫,後續會再進行審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第一家裡面,它的免疫原性,我們認為還有一些進步的空間,所以我們現在請它提出修正的計畫。」
陳時中強調,疫情控制不能單靠疫苗,也必須落實防疫新生活,抗病毒藥物也是其中一環,三個環節若能落實完整,對疫情控制就比較有信心,世界秩序也能逐漸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