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露天燃燒稻草困擾農民 循環農業助解決問題

台東縣二期稻作大部份都已經收割,田裡的稻草處理,目前依空污法規定不得露天燃燒,讓不少農民感到困擾。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則提供方法,像是將稻草「捆包」堆置,或是編織成抑制雜草生長的草蓆,來協助解決稻草問題。

稻田收割,田裡都是稻草,過去曾建議農民打碎變成肥料,但稻草太多就處理不完,尤其二期稻作和隔年一期稻作間隔太短,這種方式無法有效讓稻草變肥料,農民還是很困擾。

農民余先生表示,「稻草打起來馬上掉下來,如果像這個很長的話,它會在我田裡面滿起來沒辦法打。」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為了提供農民更多元稻草循環再利用的方法,30日在台東縣種稻面積有將近4千公頃的關山鎮,召集農民示範把收集的稻草編成草蓆,可以舖在果園和菜園地面保濕、保暖,減少雜草生長,幫助田間管理。

台東區農改場場長陳信言表示,「現在也有一種稻草編織機,這個如果編織好以後,我們整個要舖的話,速度會更快。」

另一種方式是用稻草捆包機,開進田裡收集稻草,直接捆成一包包,目前台東縣的農機業者,協助農民打包,只收一捆一百元工資,可是堆置場還是問題,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特別提供場地向農民收購,堆成稻草迷宮,成為遊客的遊樂場。

關山鎮農會主任彭衍芳表示,「如果能夠創造一個堆置的場所,讓農民在大量收集稻草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地方堆置。」

彭衍芳說,目前只堆了2分地的稻草包,還有6分地的面積可以提供農民來堆置,未來這些稻草包還可以讓需要的農民或是民眾來索取,做為肥料或是天然的農業資材使用。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