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婦團呼籲衛福部 編列足夠產檢預算、提高次數
賴淑敏 蔣龍祥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欲提高生育率,政府提出多項政策,不過婦女團體及立委開記者會批評,就連最基本的孕婦產檢預算,衛福部都編不足,平均每位產婦不到2500元,呼籲政府應提高產檢到12次,才能提升孕婦及胎兒的照護品質。
少子女化已成為國安問題,今年因為疫情,情況更為嚴重。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新生兒出生數為13.3萬多人,預估今年底總出生數恐怕只有16萬人,創歷史新低。
此外,受限預算不足,孕婦產檢項目也縮水。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比如說有沒有唇顎裂,有沒有心臟病,有沒有缺一隻手等等,這些都不在它的(補助)項目裡。那不在項目裡,但是呢,民眾又覺得她照了超音波,她應該要被看到這些,結果生下來是這樣的時候,她其實是無法接受的。」
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回應,「就算我們在公務預算裡面的編列上來講,可能不敷使用,但是我們還會在其他費用來補足。」
婦女團體呼籲政府,應提高孕婦產檢次數到12次,超音波檢查3次,並將「妊娠糖尿病」檢查,列為常規產檢補助項目。對此國健署強調,會再邀請婦產科醫學會等醫學團體開會討論,進行產檢項目修訂。
少子女化已成為國安問題,今年因為疫情,情況更為嚴重。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新生兒出生數為13.3萬多人,預估今年底總出生數恐怕只有16萬人,創歷史新低。
有立委批評,政府長年對孕婦的產前檢查預算編列不足,例如2021年產檢預算為3.9億元,平均分配到每位產婦身上還不到2500元,顯示政府不重視少子女化問題,也無心照護孕產婦及胎兒。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質疑,「2019年(預算)都還少了5900萬,將近6千萬,所以連那個嬰兒的出生率的下降,都還沒有這麼快,結果預算的下降率,大於嬰兒的出生率。」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質疑,「2019年(預算)都還少了5900萬,將近6千萬,所以連那個嬰兒的出生率的下降,都還沒有這麼快,結果預算的下降率,大於嬰兒的出生率。」
此外,受限預算不足,孕婦產檢項目也縮水。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比如說有沒有唇顎裂,有沒有心臟病,有沒有缺一隻手等等,這些都不在它的(補助)項目裡。那不在項目裡,但是呢,民眾又覺得她照了超音波,她應該要被看到這些,結果生下來是這樣的時候,她其實是無法接受的。」
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回應,「就算我們在公務預算裡面的編列上來講,可能不敷使用,但是我們還會在其他費用來補足。」
婦女團體呼籲政府,應提高孕婦產檢次數到12次,超音波檢查3次,並將「妊娠糖尿病」檢查,列為常規產檢補助項目。對此國健署強調,會再邀請婦產科醫學會等醫學團體開會討論,進行產檢項目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