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海岸山脈不少溪流早年因水土保持因素,建設了非常多固床工與攔砂壩,但也因此影響了生態。為此花蓮縣政府特別和林務局合作,在豐濱鄉大不岸溪進行改善計畫,希望讓魚蝦可以回家。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技正王元均解釋,「這些固床工、橫向構造物,它幾乎是阻斷了這些洄游生物,牠可以上溯,那不管是上去回到生長的地方,還是回去產卵的地方,牠其實都是需要一條暢通的河道,牠才有辦法完成牠整個生命週期。」
為了恢復以往生態,花蓮縣政府花蓮林區管理處,以及水保局還有東華大學,於今年三月開始和在地族人溝通,計劃先以大不岸溪做實驗對象,拆除沿岸固床工,降低攔沙壩,讓迴游生物可以上溯。
花蓮縣政府建設處長鄧子榆說明,「最靠近出海口的這支固床工,它當初是把整個大不岸溪給擋住了。那這部分大家討論之後,認為要把它做一個拆除,那接下來大概有9支的固床工,我們就先把它從中間1/3的地方,我們把它下降30到50公分,讓整個固床工的高度,在中央中間的部分不會那麼高。」
此外,經過修改的大不岸溪沿岸,也利用天然石塊堆疊取代以往水泥,整體工程完工後,交由花蓮綠網團隊進行水域生物監測與評估。如果成效不錯,東海岸其它獨立溪流也可將獲得改善,達到環境共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