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 台大調查:逾6成學生、家長贊成
林曉慧 沈志明/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大學考招在111學年,將會以學習歷程檔案,來取代現行的備審資料。台大教授林國明接受教育部委託,辦理50場審議會議,以討論結果來看,有大部分師生肯定精神,但也反映了上傳容量不足、期末上傳會和考試衝突、時間壓力大,還有大學端是如何看待「學習成果」等問題。
學習歷程檔案上路一年出頭,反彈聲浪不小。10月初還有自稱高中生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匿名提案,期盼移除,已有8600多人附議。
學習歷程檔案上路一年出頭,反彈聲浪不小。10月初還有自稱高中生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匿名提案,期盼移除,已有8600多人附議。
台大教授林國明根據50場由高中師生、家長與大學教授的審議會議討論指出,超過6成高中生及家長,贊成以學習歷程檔案取代備審資料,但對執行有所擔憂。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說:「老師反映有一些學校,教育局要求上傳,平均上傳的這個件數,(老師)就要求學生去做,學生就會覺得我要這個科,我不見得有興趣,我會做得不好,為什麼一定要叫我去(弄)?」
高中生反映,不同科別都要學習成果,造成負擔,也不確定成果是否對申請有助。高教司長朱俊彰強調,大學不會看這麼多資料,不必衝「上傳量」,重點是如何從校內成果呈現態度與動機。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解釋,「招聯會已經把這個多元表現項目,由9項縮成7項,已經把它減少了,就希望讓同學不用在多元表現上面花那麼大的功夫,重點還是在於說,你的心得在哪邊。」
此外,技術面也有狀況,上傳容量不足、得趕在期末前上傳,時間壓力太大。國教署長彭富源回應,可提高上傳容量限制,並延後上傳時間。
國教署長彭富源表示,「會朝當學期結束後,看看能不能延一下,至少兩週的這種時間。」
教育部表示,審議成果將做為政策修正參考,招聯會也將在12月上旬,把大學看重學習動機,重質不重量,檢視解決問題能力的綜整評量等原則,向考生及家長說明。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說:「老師反映有一些學校,教育局要求上傳,平均上傳的這個件數,(老師)就要求學生去做,學生就會覺得我要這個科,我不見得有興趣,我會做得不好,為什麼一定要叫我去(弄)?」
高中生反映,不同科別都要學習成果,造成負擔,也不確定成果是否對申請有助。高教司長朱俊彰強調,大學不會看這麼多資料,不必衝「上傳量」,重點是如何從校內成果呈現態度與動機。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解釋,「招聯會已經把這個多元表現項目,由9項縮成7項,已經把它減少了,就希望讓同學不用在多元表現上面花那麼大的功夫,重點還是在於說,你的心得在哪邊。」
此外,技術面也有狀況,上傳容量不足、得趕在期末前上傳,時間壓力太大。國教署長彭富源回應,可提高上傳容量限制,並延後上傳時間。
國教署長彭富源表示,「會朝當學期結束後,看看能不能延一下,至少兩週的這種時間。」
教育部表示,審議成果將做為政策修正參考,招聯會也將在12月上旬,把大學看重學習動機,重質不重量,檢視解決問題能力的綜整評量等原則,向考生及家長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