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都構想」二度公投 些微差距遭否決

日本大阪市針對是不是要跟大阪府合併成立「大阪都」,1日進行公民投票。最終由反對方以1萬7000多票、大約百分之1.25的微小差距,超過贊成的一方。大阪都構想案5年來二度遭到否決,一切維持現狀。

做為關西地區第一大都會的大阪府,在戰國時代與後來的江戶時代,都是西日本的政治經濟中樞。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人口數一度超越東京都。歷經二次大戰的戰火與戰後重建,都市發展一直都以大阪市為核心。1956年,大阪市正式升格為政令指定都市,相當於台灣的直轄市。換言之,大阪市長與大阪府知事從此平起平坐,不再是從屬關係。當然,這引起了府方的反彈。

也因此,就在這段時間浮上檯面的大阪都構想,出現兩種提案:大阪府提出府市合併,將大阪市劃分為幾個特別行政區、納入大阪府管轄;大阪市提出擴大版圖、將大阪府整個納入大阪市範圍。府市對立就這樣持續超過40年。

不到40歲就當選大阪府知事,橋下徹隨後帶著部份由自民黨出走的地方人士,在2010年成立以推動大阪都構想為主要目標的地方政黨「大阪維新會」。維新會版本的提案,以原本的大阪府提案為藍本,就是大阪市廢除後併入大阪府。

贊成都構想的一方認為,解散大阪市並成立4個特別行政區,把資源更分散給大阪府其他地方,可以讓整個大阪地區共同提升,又能節省行政上疊床架屋的浪費。但公投的選舉人限於大阪市市民,因此不願分配資源給其他地區的人數佔上風。同時,日本NHK電視台的出口民調發現,以5、60歲為界線,較年輕的世代傾向贊成改變現狀,年長的世代則認為一切照舊才好。

2015年大阪都構想第一次交付公投,就以些微差距落敗,促使橋下徹退出政壇。接棒的松井和吉村兩人,在2019的市長與知事選舉雙雙大勝,公投案在今年捲土重來,卻還是踢到鐵板。

大阪市市長松井一郎表示,「(大阪都構想)公投二度失敗,這次有公明黨大力支持,(公投失敗)完全是因我個人努力不足。」

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則說:「(大阪)都構想遭到否決,這是大阪市民的判斷。身為政治人物,我認為應該坦然接受,我本人將不再針對都構想提出挑戰。」

大阪都構想胎死腹中,但是大阪地區爭取成為副首都,仍然是大阪市議會各黨派的共識。日本經濟新聞的分析指出,反對大阪都構想的一方,其實並沒有什麼具體的對案,而東京都獨大也不是國家之福。對此松井與吉村兩人都強調,即使沒有大阪都,府市雙方仍將一起朝共同的方向發展。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