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大選》激戰鐵鏽帶 川普也打「亡國感」
林建勳 整理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新冠肺炎讓選民不想在疫情期間人擠人投票,加上共和、民主兩黨紛紛祭出「亡國感」催票,截至10月28日,已有將近7100萬人(郵寄佔67%)完成投票,打破2016年紀錄,其中48%是民主黨員。根據美國選舉計畫(US Elections Project)預估,今年可能會有1.5億人投票,投票率創1908年以來新高。不過尚有一半選民心意未定,川普、拜登誰能順利入主白宮還很難說。
各州對郵寄投票的規定不同,以加州為例,11月3日(含)前的郵戳為憑,只要在選後17天內寄到選舉辦公室即算有效票;佛州、威州和亞利桑那州則規定,選票須在大選日當晚送達才算有效。各州選票認定方式不同,讓這次選舉結果備受挑戰,有媒體預測可能要花一週,甚至一個月開票,大選結果才會出爐。
「我認為選舉最終會進入最高法院,我也認為最高法院有9位法官是很重要的。」川普日前公開表態,暗示選舉結果將有爭議。
選前最後一週的10月26日,美國參議院以52票贊成、48票反對,通過川普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巴雷特(Amy Barrett)任命案,於是9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保守派佔6席、自由派3席,這個結果被視為保守派的大勝利。共和黨認為,最高法院需要9位大法官,才不會遇到4:4等僵持不下的窘境;民主黨則擔心,大選驗票以及健保、婦女墮胎權等釋憲問題,可能都會因最高法院「保守化」出現一面倒的狀況。
拜登也在造勢活動說,他敗選的唯一可能就是川普陣營在投票所「動手腳」,兩位候選人都表態拒絕承認敗選,也為選後情勢提前種下種下許多不確定因素。

曾芯敏製圖
拜登事後澄清,他的政策是希望停止石油補助,推動能源產業從石油、天然氣過度到再生能源,擺脫美國對石油的高度依賴,「保證不會有人因此失去工作」。但追蹤選情變化的民調網站StatesPoll發現,石油產業發達的賓州選情預測一夕從「傾向拜登」變成「游移不定」,如今更有傾向川普趨勢。
其他依賴油氣產業的州也有不滿聲浪,新墨西哥州、奧克拉荷馬州都有民主黨籍眾院參選人跳出來切割拜登,新墨西哥州民主黨眾議員斯莫爾(Xochitl Torres Small)就在推特發文說:「面對氣候變遷我們應該共同努力,而不是妖魔化某個行業。」
有美國大選「章魚哥」之稱的俄亥俄州同為石油重鎮。根據民調網站RealClearPolitics調查,川普支持度從9月落後拜登3個百分點,10月中旬一路縮小差距,10月底呈現五五波的拉鋸。
4年前川普以「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為口號,許諾要把鋼鐵、煤炭當作動力,帶回鐵鏽帶失去的工作機會,一舉翻轉鐵鏽帶選情,在威斯康辛、密西根等州以1%差距險勝希拉蕊。
不過根據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Global Develoment Policy Center)調查:川普執政3年多,密西根州製造業的復甦速度,從歐巴馬執政的4.4%放緩至1%;製造商稱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俄亥俄州從2018年年增3.4萬個就業機會,2019年減少到只剩0.4萬。
從RealClearPolitics的民調看起來,位於鐵鏽帶的威斯康辛、密西根、賓州戰情搖擺,川普能否再度拿下鐵鏽帶還很難說。
鐵鏽帶復興不見起色,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川普再次把槍口對準中國,痛批民主黨昔日的親中策略,更要中國為散播病毒付出代價。

曾芯敏製圖
川普怒批中國隱匿新冠肺炎疫情,誓言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付出代價。川普在總統辯論最終場說,他讓中國付出280億美元,全額發放給農民作補償,更對中國鋼鐵傾銷祭出25%重稅。
至於拜登,長期被視為美國親中派的主力,他更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重要推手。對於川普「親中賣美」的指控,拜登在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選民指南裡,不否認中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定,但他認為中美貿易戰無助解決中國非法經濟行為,拜登更推崇前總統歐巴馬提出亞洲再平衡的策略,增強與澳洲、日本、南韓盟國關係,有助深化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
拜登將自己與習近平交手的經驗形容成優勢,他認為美國與中國不應是敵對關係,雙方能在氣候、核武和其他議題合作,美國也能夥同其他民主夥伴制定「規則」,若中國不遵守規則就會受到經濟懲罰。

川普日前在社群網站上傳照片,暗指拜登如果當選總統,美國將成為中國附庸。(圖取自川普twitter)
「驕傲男孩」是美國極右派民兵組織,以反穆斯林與厭女被列為仇恨團體,川普公開喊話被視為向仇恨團體致意,隨後更演變成LGBT和驕傲男孩在推特爭奪 #Proudboys 標籤的網路大戰。
美國種族對立事件由來已久,今年5月黑人男子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單膝壓頸5分鐘致死,死前「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的呼救聲,引發美國本世紀最大示威衝突,超過25城市宵禁、上千人被捕,時至今日「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s, BLM)」在各地仍有零星示威活動。
川普第一時間的處理方式遭人批評激化衝突:他推文指責明尼亞波利斯市長懦弱,還引用1960年代警察名言「搶劫開始,警方就要開槍(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還說要放兇猛惡犬攻擊闖入白宮的示威者。
川普更在最後一場總統辯論中聲稱,他推行的司法改革(First Step Act)保障許多黑人學生,強調歷任美國總統除了林肯,就屬他為黑人社群貢獻最多。不過德國調查公司Statista調查,有超過一半的美國受訪者認為川普是種族主義者。
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從選戰開始民調一直落後拜登,一如4年前他與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的對決一樣。但2016年川普跌破專家眼鏡入主白宮,讓全世界都在看川普這次是否也能驚奇逆轉。
事後美國媒體檢討民調失準原因,包含鐵鏽帶「白人藍領」遭主流媒體忽視、容易被貼上「種族主義」標籤,川普支持者選擇沈默等。雖說各家媒體聲稱已改善抽樣方法,但還是出現CNN和福斯電視民調結果完全不同的羅生門事件。
川普執政4年屢屢痛斥媒體製造假新聞,是否連帶影響支持者與媒體的關係,值得觀察。
郵寄投票變數多 川普、拜登先喊拒絕承認敗選
本屆選舉碰到新冠疫情,提前投票數量大增,拜登在10月28日在德拉瓦州完成投票,但川普更早,在24日已投票給自己,但他把郵寄投票形容為災難。各州對郵寄投票的規定不同,以加州為例,11月3日(含)前的郵戳為憑,只要在選後17天內寄到選舉辦公室即算有效票;佛州、威州和亞利桑那州則規定,選票須在大選日當晚送達才算有效。各州選票認定方式不同,讓這次選舉結果備受挑戰,有媒體預測可能要花一週,甚至一個月開票,大選結果才會出爐。
「我認為選舉最終會進入最高法院,我也認為最高法院有9位法官是很重要的。」川普日前公開表態,暗示選舉結果將有爭議。
選前最後一週的10月26日,美國參議院以52票贊成、48票反對,通過川普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巴雷特(Amy Barrett)任命案,於是9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保守派佔6席、自由派3席,這個結果被視為保守派的大勝利。共和黨認為,最高法院需要9位大法官,才不會遇到4:4等僵持不下的窘境;民主黨則擔心,大選驗票以及健保、婦女墮胎權等釋憲問題,可能都會因最高法院「保守化」出現一面倒的狀況。
拜登也在造勢活動說,他敗選的唯一可能就是川普陣營在投票所「動手腳」,兩位候選人都表態拒絕承認敗選,也為選後情勢提前種下種下許多不確定因素。

美國參議院10月26日通過川普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巴雷特任命案。(AP提供)
選情詭譎 「可以更改嗎?」成熱搜關鍵字
隨著拜登次子杭特「電郵門」醜聞連環爆,與最後一次總統辯論結束,「可以更改選票嗎?(Can I chang my vote?)」在Google的搜尋量從10月24日開始增加,到10月27日達到高峰。其中搜尋頻率最高的前5名分別是佛州、賓州、德拉瓦州、明尼蘇達州、田納西州。雖然多數州政府不允許更改選票,不過上述提及的明尼蘇達州、賓州等地,郵寄投票的選民可以提早或在投票日當天親自前往投票所投票,選務委員將以親自投票結果為主。
川普也在推特呼籲,想更改投票的選民快去行動。
川普也在推特呼籲,想更改投票的選民快去行動。

曾芯敏製圖
拜登能源政策挨批 同黨議員急切割
10月22日總統大選辯論最終場發生一件意外插曲,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澄清,他從未反對「水力壓裂(Fracking)」開採石油、天然氣,要川普拿出證據。川普隨即上傳一支44秒的影片,影片中拜登明確說出:「我保證不再有水力壓裂開採油氣(I guarantee no more fracking.)」,最後字幕寫道:拜登和賀錦麗想禁止水力壓裂開採油氣,殺掉美國人的工作機會。拜登事後澄清,他的政策是希望停止石油補助,推動能源產業從石油、天然氣過度到再生能源,擺脫美國對石油的高度依賴,「保證不會有人因此失去工作」。但追蹤選情變化的民調網站StatesPoll發現,石油產業發達的賓州選情預測一夕從「傾向拜登」變成「游移不定」,如今更有傾向川普趨勢。
其他依賴油氣產業的州也有不滿聲浪,新墨西哥州、奧克拉荷馬州都有民主黨籍眾院參選人跳出來切割拜登,新墨西哥州民主黨眾議員斯莫爾(Xochitl Torres Small)就在推特發文說:「面對氣候變遷我們應該共同努力,而不是妖魔化某個行業。」
有美國大選「章魚哥」之稱的俄亥俄州同為石油重鎮。根據民調網站RealClearPolitics調查,川普支持度從9月落後拜登3個百分點,10月中旬一路縮小差距,10月底呈現五五波的拉鋸。
川普「復興」不見起色 鐵鏽帶再成激戰區
回顧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致勝關鍵來自威斯康辛、密西根與賓州選民「變心」。這些位於五大湖中西部各州曾是美國工業重鎮,但隨著去工業化、全球化、產業移出等因素,曾經的經濟熱區面臨人口衰退、工廠外移等問題,「鋼鐵帶(Steel Belt)」變成又老又窮的「鐵鏽帶(Rust Belt)」。4年前川普以「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為口號,許諾要把鋼鐵、煤炭當作動力,帶回鐵鏽帶失去的工作機會,一舉翻轉鐵鏽帶選情,在威斯康辛、密西根等州以1%差距險勝希拉蕊。
不過根據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Global Develoment Policy Center)調查:川普執政3年多,密西根州製造業的復甦速度,從歐巴馬執政的4.4%放緩至1%;製造商稱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俄亥俄州從2018年年增3.4萬個就業機會,2019年減少到只剩0.4萬。
從RealClearPolitics的民調看起來,位於鐵鏽帶的威斯康辛、密西根、賓州戰情搖擺,川普能否再度拿下鐵鏽帶還很難說。
鐵鏽帶復興不見起色,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川普再次把槍口對準中國,痛批民主黨昔日的親中策略,更要中國為散播病毒付出代價。

曾芯敏製圖
拜登親中色彩濃烈 川普也打「亡國感」
今年5月,川普在推特發了一張白宮插五星旗的合成照,上面寫著「拜登的白宮:中國優先,美國最後」,暗指拜登如果當選總統,美國將成為中國附庸。川普指控中國違反國際貿易協定,歧視並竊取美國公司的智慧財產權;根據美國智庫研究,中國2001年加入WTO後大量傾銷,造成美國鉅額貿易赤字、搶走340萬工作機會,美國損失超過1800億美金。川普怒批中國隱匿新冠肺炎疫情,誓言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付出代價。川普在總統辯論最終場說,他讓中國付出280億美元,全額發放給農民作補償,更對中國鋼鐵傾銷祭出25%重稅。
至於拜登,長期被視為美國親中派的主力,他更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重要推手。對於川普「親中賣美」的指控,拜登在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選民指南裡,不否認中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定,但他認為中美貿易戰無助解決中國非法經濟行為,拜登更推崇前總統歐巴馬提出亞洲再平衡的策略,增強與澳洲、日本、南韓盟國關係,有助深化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
拜登將自己與習近平交手的經驗形容成優勢,他認為美國與中國不應是敵對關係,雙方能在氣候、核武和其他議題合作,美國也能夥同其他民主夥伴制定「規則」,若中國不遵守規則就會受到經濟懲罰。

川普日前在社群網站上傳照片,暗指拜登如果當選總統,美國將成為中國附庸。(圖取自川普twitter)
拜登次子杭特日前爆發「電郵門」醜聞,被揭發與中國、烏克蘭商界進行不當交易,川普聲稱握有杭特收受中國15億美元的證據,但這則新聞第一時間被推特與臉書以「消息未獲證實」為由封鎖,之後雖開放網友轉貼,卻調降貼文曝光,引發國際輿論,更成為川普攻擊拜登的話題。
另一邊,民主黨也主打的「亡國感」,則來自美國日益加深的種族對立。
另一邊,民主黨也主打的「亡國感」,則來自美國日益加深的種族對立。
種族對立嚴重 川普:我為黑人貢獻很多
宛如小朋友吵架的首場2020美國總統大選辯論,主持人問川普是否願意譴責在全國各地製造動亂的白人至上主義,川普對著鏡頭說「驕傲男孩,退後待命(Proud boys, stay back and stand by.)」,一句話讓全美譁然。「驕傲男孩」是美國極右派民兵組織,以反穆斯林與厭女被列為仇恨團體,川普公開喊話被視為向仇恨團體致意,隨後更演變成LGBT和驕傲男孩在推特爭奪 #Proudboys 標籤的網路大戰。
美國種族對立事件由來已久,今年5月黑人男子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單膝壓頸5分鐘致死,死前「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的呼救聲,引發美國本世紀最大示威衝突,超過25城市宵禁、上千人被捕,時至今日「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s, BLM)」在各地仍有零星示威活動。
川普第一時間的處理方式遭人批評激化衝突:他推文指責明尼亞波利斯市長懦弱,還引用1960年代警察名言「搶劫開始,警方就要開槍(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還說要放兇猛惡犬攻擊闖入白宮的示威者。
川普更在最後一場總統辯論中聲稱,他推行的司法改革(First Step Act)保障許多黑人學生,強調歷任美國總統除了林肯,就屬他為黑人社群貢獻最多。不過德國調查公司Statista調查,有超過一半的美國受訪者認為川普是種族主義者。
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從選戰開始民調一直落後拜登,一如4年前他與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的對決一樣。但2016年川普跌破專家眼鏡入主白宮,讓全世界都在看川普這次是否也能驚奇逆轉。
4年前川普爆冷當選 民調準確度再受挑戰
美國總統採間接投票制,就算普選得票率領先也不代表勝利,得看各州選舉人票數。2016年川普普選得票數慘輸希拉蕊300萬票,但最後以選舉人票306票比232票大勝,打臉各家媒體民調結果,「民調已死」的論調不脛而走。事後美國媒體檢討民調失準原因,包含鐵鏽帶「白人藍領」遭主流媒體忽視、容易被貼上「種族主義」標籤,川普支持者選擇沈默等。雖說各家媒體聲稱已改善抽樣方法,但還是出現CNN和福斯電視民調結果完全不同的羅生門事件。
川普執政4年屢屢痛斥媒體製造假新聞,是否連帶影響支持者與媒體的關係,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