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大選》電視辯論60年,誰靠一句話贏得總統寶座?

走過一甲子的選前辯論,當年無人關注?

 
美國總統選前電視辯論,今年正好滿60年。不過在電視辯論未興起之前,公眾或候選人其實對總統辯論不感興趣,1934年頒行的《通訊法》(Communications Act of 1934)第315條的「等時條款」(Equal Time Provision)更直接限制電台、電視台業者舉辦總統候選人辯論的可能。   
 
根據「等時條款」規定,廣播業者必須給每位「具有法律資格」的總統候選人相等的曝光時間,以1960年大選為例,除了台灣人熟知的共和、民主兩黨之外,還有至少5位候選人,媒體若要舉行辯論,至少須預留數小時給所有候選人發言,實務上有一定難度。   
 
情況直到1960年才有突破性發展。當年美國國會暫停「等時條款」,允許媒體僅邀請兩大黨總統候選人辯論。同年9月26日,由CBS經營的電視台「WBBM-TV」舉辦美國歷史上首場總統選前電視辯論。時任副總統的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與代表民主黨參選的參議員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攝影機前唇槍舌戰。據官方統計,這場辯論共有6640萬人觀看。 
 
 
1603098060y.jpg美國歷史上首場總統選前電視辯論在1960年舉行,右方是時任副總統的尼克森(Richard M. Nixon)和左方是代表民主黨參選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圖/Public Domain   
 
首場辯論上,48歲的尼克森剛動完膝蓋手術,臉色蒼白,他的對手,44歲的甘迺迪則充滿活力、臉色紅潤。與以往收聽電台不同,觀眾在電視辯論中更重視「看到什麼」,而不是「聽到什麼」,也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評價:據《大英百科全書》引述當時一份非正式調查,收聽廣播的聽眾傾向尼克森贏得辯論,而收看電視的觀眾則認為甘迺迪勝出,原因是甘迺迪比對手看上去更好。   
 
最終的選舉結果由甘迺迪險勝尼克森,在大選結果出爐四天後,甘迺迪說:「電視比其他任何東西更能扭轉局勢」。然而,甘迺迪不幸在1963年遇刺身亡,由副總統代理。尼克森則在1968年捲土重來,贏得美國第37任總統選舉。
 

雷根如何用一句話戰勝對手

 
2020美國總統大選,77歲的拜登(Joe Biden)對決74歲的川普(Donald Trump),成為美國史上「最老總統候選人」之爭。   
 
不過,「老」不是第一次成為選前辯論焦點。1984年的選前辯論,尋求連任的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以73歲之齡,對戰56歲的前副總統、民主黨候選人華特・孟岱爾(Walter Mondale),當時雷根是美國歷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 
 
1603098117k.jpg1976年起,連續三屆的總統電視辯論,改由民間非營利組織——婦女選民聯盟(the League of Woman Voters)主辦。1984年尋求連任的雷根,回應提問人質疑高齡無法帶領美國的說法。圖/雷根總統圖書館   
 
雷根在第二場選前辯論中,回應提問人對他年齡的質疑時說:「我不會在這一次競選中拿年齡說事,就如同我不會利用對手的年輕和缺乏經驗來達到政治目的。」雷根此言一出,隨即引起對手孟岱爾大笑、在場觀眾也鼓掌叫好。這一句話更被《時代雜誌》評為「十大值得紀念的辯論時刻」。最終雷根取得49個州、共525張選舉人票的壓倒性勝利,大勝對手孟岱爾的13張選舉人票,成功連任。
 

辯論能否左右市場 60年數據打破迷思

 
因為擔心總統辯論為市場帶來不明朗因素,過往許多投資者會在選前辯論前夕審慎交易。不過觀看歷史數據,自1960年歷史上第一場電視選前辯論以來,在隔天交易日,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 500 Index)上升或下跌的機率接近各半。 
 
1603099178v.jpg
設計/曾芯敏;資料來源:LPL Research
 
標普 500 指數60年來數據顯示,首場選前辯論隔天交易日平均回落0.3%,但中位數平均表現為上升0.4%。此外,辯論十天後,標普指數有三分之二的機率走高,一個月後,辯論對市場的影響力不再明顯,指數呈現漲跌各半。   美國商業預測出版商Kiplinger則提醒投資者,不要因為川普與拜登首場辯論的發言買賣股票,「那是一個空洞的賭注。」
 

選民意向動搖?哈佛研究:影響不大

 
自從甘迺迪因為電視辯論拿下漂亮勝利之後,美國總統選前辯論一直都備受矚目,但辯論表現真的能影響選情嗎?根據美國學界近年來調查發現,其實總統辯論表現好壞,很難動搖選民。   
 
美國蒙莫斯大學(Monmouth University)在2020年10月6日發表民意調查報告,發現只有3%受訪者表示他們很有可能(very likely)因為辯論內容影響他們投票意向,另有10%的人表示有點可能(somewhat likely)影響,但不太可能(is not likely)的則佔87%,這項民調結果與2016年差不多。   
 
2016年,川普與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選前辯論打破歷史收視紀錄,成為美國史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辯論,逾8400萬人觀看。哈佛商學院研究報告指出,當年每個主要民意調查機構都認為希拉蕊表現更勝一籌,但最後卻是川普當選總統,該研究下出小結:「我們發現辯論對任何一陣形的選民都沒有任何影響。」  
 
 
1603098205k.jpg2016年總統大選,共和黨人川普對戰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兩人的電視辯論打破歷屆收視紀錄,吸引逾8400萬人觀看。上圖為兩張圖合併,攝影為Gage Skidmore(CC-BY-SA 3.0 & CC-BY-SA 2.0)
 
2020年川普與拜登第一場辯論結束後,CNN委託獨立機構SSRS進行,60%受訪者認為拜登表現較好,僅28%受訪者認為川普表現較佳。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民調與2016年得到的數據十分相似,當年有62%受訪者認為希拉蕊表現較好,只有27%受訪者認為川普表現較好。
 

說真話很難?即時事實查核的興起

 
近年來,即時事實查核的新聞工作者,可謂觀看辯論最「專心」的觀眾——他們要邊聽候選人發言,同時儘快指出言論的真假。
 
「事實查核」並不是近年才興起,美國老牌事實查核組織 PolitiFact成立於2007年,曾因2008年查核總統候選人言論的報導獲得普立茲獎,該獎被譽為新聞界的「奧斯卡金像獎」。PolitiFact 今年與電視台「WRAL」合作,在候選人發表言論的當下,電視螢幕隨即呈現事實查核結果。   
 
PolitiFact 今年也在網路發表查核結果,針對川普與拜登首次辯論,他們共查核29則發言,其中川普佔21項,拜登則有8項。川普的查核結果較為負面,言論大多被評為不準確、誤導、錯誤,只有一個被評為「一半正確」(Half True)。  
 
1603098257b.jpgPolitiFact 針對川普首場電視辯論的言論進行查核,言論大多被評為不準確、誤導、錯誤,只有一個被評為「一半正確」(Half True)。圖/AP   
 
拜登的查核結果相比之下較為正面,大部分言論被評為正確、大部分正確、部分準確。拜登其中一個被評為「部分準確」(Partially Accurate)是宣稱川普任內暴力犯罪增加,但事實卻是川普任內該暴力犯罪逐年減少。 
1603109955y.png
美國老牌事實查核組織 PolitiFact 與電視台WRAL合作,編輯團隊會針對候選人的言論進行查核,並評分,如「一半正確」(紅框處)。圖/WRAL截圖
1603109955x.png
PolitiFact 除了評比候選人的言論真實性外,也會即時把查核結果列在電視螢幕上(紅框處)供觀眾參考。圖/WRAL截圖
 
候選人辯論時說一句話,背後事實查核的成本並不低。PolitiFact 今年辯論查核結果文章署名的記者共10名,執行製作Aaron Sharockman 在報導裡說:「PolitiFact 之所以能進行辯論即時核查,並不是因為我們知道所有事情,或者運算得比電腦快。以拜登為例,我們從2007年開始,每一天都在對他做事實查核。」   
 
除了PolitiFact 外,各大媒體如《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CNN》等今年辯論都有推出即時事實查核頁面。   
 
雖然事實查核是近年媒體在各類選戰中的戰場,但必須注意「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原先事實查核者破解的錯誤資訊,在報導發出之後,反而讓原本不相信該訊息、或是查核結果牴觸其理念的人們,更加堅信這個錯誤訊息。雖然英國事實查核組織Full Fact曾指出,逆火效應實際上很罕見,並不是常態。
 

線上討論浪費時間?辯論取消非頭一遭

 
美國總統選前辯論第二場原定10月15日進行,第二場辯論最先採「與民有約」的形式進行,即不再由主持人提問,而是由民眾輪流向 2 位候選人提問。   
 
由於候選人、現任總統川普確診新冠肺炎,主辦單位一度決定改為線上舉行,但川普隨後表示,線上辯論形式無法接受,他說:「我不會把我的時間浪費在一場虛擬討論中。」   
 
川普並建議延至10月22日舉行,同時把第三場辯論延至10月29日,即11月3日選舉前數天,但主辦單位最終罕見地決定取消第二場辯論。
   
1603098301s.jpg第二場辯論一度決定改為線上舉行,但最終決定取消,而第三場辯論則會在台北時間10月23日上午9點到10點半進行。圖為2020年川普與拜登首場電視辯論。圖/AP   
 
有趣的是,美國總統大選辯論被取消不是第一次,事實上,從1960年首次進行電視辯論後,1964年,1968年和1972年連三屆大選,電視辯論銷聲匿跡,直至1976年再恢復舉辦,其中1968年和1972年這兩屆辯論,都是因為尼克森拒絕參與而無法進行。另外,1980年該屆選舉原定舉辦三場辯論,但後來第二場辯論因故取消。   
 
今年第三場辯論將在台北時間10月23日(星期五)上午9點到10點半,地點位於田納西州納許維爾的貝爾蒙特大學(Belmont University),由美國NBC電視台《今日週六》女主持人克莉絲汀・維爾克(Kristen Welker)擔任主持。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