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出版創新低 文化部擬減免圖書營業稅

數位資訊浪潮,影響民眾的習慣,也讓出版產業面臨嚴峻考驗。去年台灣的新書出版量創18年來新低,今年則是碰上疫情,新書量也不太樂觀,文化部研擬推動圖書的營業稅減免。

利用書店、書展等管道,購買書籍閱讀、增加知識量。但根據國圖統計,台灣的新書出版量呈現下滑,實體書出版,在104年跌破4萬種;到了107年更持續下滑,108年只剩36810種,維持負成長。
 

1600060088g.jpg

民進黨籍立委邱志偉說:「你再不拿出這個有效的辦法,這是跳水式的這個下跌。」

為了振興出版業,文化部公布「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修正草案」,想利用圖書免納營業稅,來刺激買氣。

民進黨籍立委高嘉瑜表示,「(舉例)20頁以內的書籍是不能減免的,那也造成業者,其實在實際上這個開立發票等等很多的困擾。」

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李再星也表示,「書號中心對於這個ISBN跟EISBN的申請,它為了符合國際(標準),當我不符合這些條件,我這個書,我就沒辦法做為免稅。同一個出版公司,它有些應稅,有些免稅,這個其實,這個複雜度非常非常高。」

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政鴻則說:「(舉例)誠品今年關了九家店,然後整個書店的話,以我們公會的整個大概估(算),大概整個產業下滑,大概是二到三成。」

單看今年上半年的出版業銷售額,和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億多元。出版界認為,相關條文立意良善,但應稅免稅申請,很複雜。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說:「會在辦法公布之前,再繼續跟大家溝通。」

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李怡慧則表示,「下游端其實全部都可以免稅,只要是選擇是免稅的這塊,提供這些圖書抵稅或圖書免稅的這個,那基本上,如果就財政部的立場,其實它是會牽涉到很多層面,我們必須要一起來考量。」

文化部表示,會持續和業界溝通,希望能獲得最大共識。除此之外,針對20頁以下的書籍不能申請書號,是依據國圖規定,也會再和國圖討論,希望能解決問題。
 

1600060094g.jpg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