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取消香港特殊地位 香港製造恐成歷史

施慧中 / 整理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國強行在香港推動港版國安法,美國除了要撤銷香港特殊地位,還公告出口到美國的香港貨品,未來都必須要標示為中國製。雖然香港產品對美國直接出口額不高,不過這些舉動還是對香港企業造成衝擊。

成立超過90年,挺過世界大戰,以及多次經濟金融危機的廣式醬料廠冠珍,是為數不多的在地傳統製造業者。位在元朗的工廠最近比平時更忙,員工要用貼紙,一個個把容器上的香港製造,改成中國製造。

冠珍第四代經營者陳天佑說:「這些都是香港製造的,但是突然間都必須蓋住自己的身分,不能再被稱作香港製造,而是其他的地方製造。」

本地勞工,本地手工釀造,冠珍沒有隨著上個世紀的產業外移潮,北上中國尋求更便宜的生產線,堅守香港傳承第四代。旗下的醬油、蠔油、海鮮醬、辣椒醬等產品行銷國際,在海外華僑圈與中餐廳體系都有穩定的客群。
 
2017年的特首選戰,候選人之一的前財政司長曾俊華特別拿冠珍的例子,強調香港品牌精神。

不過當年贏得特首選舉的是林鄭月娥,隨著近年來政局動盪,中美關係惡化,香港製造面臨更多挑戰。今年七月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川普政府隨即取消香港特殊地位,代表不再享有不同於中國的優惠待遇,取消出口證豁免,港方不能再進口特定敏感的美國科技與防衛設備。
 
8月時更進一步要求輸美商品包裝上的香港製造,都要改標成中國製造,意味著港企和中企一視同仁。只要產品列在制裁清單上,就會成為美國貿易戰關稅懲罰的目標。違規者在美國港口還會面臨10%的加重關稅懲罰,改標期限從原本九月25日延到11月美國大選後,冠珍趕在緩衝期加緊出貨。

冠珍第四代經營者陳天佑說:「至少我們還能用原本的香港製造標誌包裝,在這段緩衝期間盡快出貨,是大慘敗之下的短期解決方案。」

香港主要是中國商品的轉出口中心,港製產品直接出口美國佔總額不到1%,看似微不足道,卻牽動本地產業的命運。業者擔心香港製造這個標籤,未來終將被人遺忘。

冠珍第四代經營者陳天佑說:「目前改產地只限於美國一個市場,但在20、30年後,人們會認為全都掛上中國製造就好了,何必再標示香港,我認為這會讓人很傷心,因為好像我們必須忘記自己的傳承。」

長久以來,香港以自由法治低稅率的金融之都,成為許多跨國公司進入亞洲與中國廣大市場的門戶,佔盡優勢商機。美國對香港的出口也罕見的享有長期巨大順差,去年都還有260億美元;但這顆明珠夾在中美兩大國快速升級的競爭,與長期的政爭社會紛擾中,結束與美國的特殊關係,遊戲規則改變,也讓香港製造的未來面臨更多變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