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流觀測車高雄巿亮相 宣導水土保持
呂中漁 許政俊 / 高雄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台僅有3台的「行動式土石流觀測車」,有一台這兩天在高雄科工館外公開,讓民眾能更瞭解台灣觀測設備和土石流預警機制,也希望民眾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
打開衛星天線,對準西南方衛星訊號,水保局研發第三代,全台只有3台的號稱土石流SNG車的土石流觀測車,趁著現在台灣沒颱風不用出任務的時刻,現身在高雄科工館的展場上。
打開衛星天線,對準西南方衛星訊號,水保局研發第三代,全台只有3台的號稱土石流SNG車的土石流觀測車,趁著現在台灣沒颱風不用出任務的時刻,現身在高雄科工館的展場上。
國立科工館蒐藏研究組員林莉純表示,「在今年都還沒有颱風來的時候,讓後面的這個行動式的土石流觀測車,它可以來到博物館,然後讓民眾能看到真實的土石流觀測的儀器怎麼運作,跟我們的人員怎麼執行,這個機制是怎麼運作的。」
在颱風來襲發布陸警時,土石流觀測車就會出動,派駐在各個潛勢溪流旁。就定位後,除了打衛星訊號外,攝影機和雨量筒也會上升至6公尺的高度,避免遮蔽物干擾觀測。接著觀測員再揹著簡易土石流觀測器到更上游的地方,放置藍色的土壤含水量計和白色的雨量桶,再利用黃色的地聲檢測器,傾聽土石滾動的聲音,就能通知水保局該發布什麼等級的警戒,宣導下游民眾進行撤離。
參觀民眾說,「平常就看不到這些要怎麼樣去檢測,但是這次還滿特別,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看到怎麼樣去檢測土石流,不然通常就只有在新聞看到最後的結果而已。」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表示,透過這次和水保局合作,除了讓民眾能更瞭解台灣觀測設備的演進和土石流預警機制的進步外,也希望民眾能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
在颱風來襲發布陸警時,土石流觀測車就會出動,派駐在各個潛勢溪流旁。就定位後,除了打衛星訊號外,攝影機和雨量筒也會上升至6公尺的高度,避免遮蔽物干擾觀測。接著觀測員再揹著簡易土石流觀測器到更上游的地方,放置藍色的土壤含水量計和白色的雨量桶,再利用黃色的地聲檢測器,傾聽土石滾動的聲音,就能通知水保局該發布什麼等級的警戒,宣導下游民眾進行撤離。
參觀民眾說,「平常就看不到這些要怎麼樣去檢測,但是這次還滿特別,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看到怎麼樣去檢測土石流,不然通常就只有在新聞看到最後的結果而已。」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表示,透過這次和水保局合作,除了讓民眾能更瞭解台灣觀測設備的演進和土石流預警機制的進步外,也希望民眾能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