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力推山林觀光 專家批欠缺法令規範

政府相中台灣大山的觀光潛力,把2020年訂為「脊梁山脈旅遊年」,就是要力推山域觀光。

要登上兩、三千公尺的高山,從交通、住宿到飲食,都需要準備周全,不比平地遊覽車觀光行程輕鬆。民間業者早就推出代辦山屋抽籤抽到中、免揹公糧、免揹睡袋的高山豪華旅行團。

嘉明湖當地業者邱冠中表示:「(在山屋)供餐給山友,我們提供的菜色都是辦桌級的。」

參加嘉明湖商業團的山友則表示:「他們的服務非常好,帶我們走,還介紹山上的花草樹木,教我們怎麼友善山林。」

「嘉明湖」的名氣響亮,吸引許多高山觀光客。台東林管處所規劃的山屋床位和帳篷的營位加起來,只能容納176人,許多人假日都抽不到。山友為了來看這顆「上帝遺落在人間的藍寶石」,轉從原住民傳統打獵的路線「戒茂斯」登山。

戒茂斯路線自組團山友指出:「向陽這邊上來的話,山屋不好抽,所以我們就從另外一邊(戒茂斯)上來,雖然比較陡,但是也很值得。」

這條前往嘉明湖的替代道路,不是列管自然步道,沒有總量管制,放眼望去,滿滿都是帳篷。嘉明湖當地業者邱冠中表示:「我們前幾天(端午連假)上去的時候,一堆人,大概將近快500人。」

台東林管處處長劉瓊蓮則指出:「嘉明湖的過去,就是現在看到的戒茂斯,因為他說我不需要床位,我就在那邊露營,所以以前的嘉明湖其實就是在湖邊露營,大家都在湖邊露營,跟夜市一樣。」

有業者是贊成公私協力,透過溝通合作,來求取商業發展跟山林管理的平衡點。業者邱冠中說:「我的看法是(戒茂斯總量管制)很好,因為你要做總量管制,水準品質才會好。」

人潮帶來的不只是高山旅遊的商機,還有對垃圾、廚餘種種對生態的干擾。假日的山域夜市之亂,還不只嘉明湖,包含水漾森林、眠月線、小溪營地,都有類似的現象。熱衷於研究山岳政策的「城市山人」表示,政府不該放任部分商業隊把山林公共資源當成生財工具,應該明確納管。
 
山岳政策研究者「城市山人」董威言說:「(雪山)369山莊附近發生大火的時候,燒出很多垃圾,結果發覺這些垃圾居然是協作團隊的生財工具,鍋碗瓢盆這些,這些商業隊伍其實是把這些步道,還有山屋這些公共資源當成生財工具。」

城市山人指出,「商業登山」這個高山觀光產業,不只未曾受過監管,甚至沒有明確的主管機關、沒有列管法源。政府的不作為,也讓部分商業團把成本「外部化」。

董威言說:「他們(商業團)應該是要為這些資源的維護付出更多努力的,可是現在因為商業定義都很模糊,你連誰是商業團都不知道,你要怎麼叫他來為這個環境做出貢獻。」

台灣開放山林,要的到底是觀光化的高山,還是要培養人民親山、進山的能力,其中仍有根本的制度問題等待處理。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