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煤礦場關閉 英200年產業畫上句點

英格蘭將近200年歷史的煤礦產業,在八月中旬畫下句點,但現階段煤礦需求量,每年還是多達500萬噸以上。在仰賴從俄羅斯進口的同時,工作數十年的礦工們,對於產業前景和自己的生活,都感到茫然。

一輛輛卡車把煤礦傾倒在礦場的空地上。這裡是英格蘭北部靠近蘇格蘭邊界的杜爾罕郡,曾經是英格蘭的煤礦重鎮,也是工業革命重要的發源地。英國的煤礦產業,最早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統治時代,顛峰期靠煤礦吃飯的人口約有100萬人,在經濟上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但隨著科技進步與環保意識抬頭,煤礦的需求量降低。2015年英格蘭最後一個地底礦坑關閉,5年後的現在,輪到屬於地表礦場的布萊德雷。

礦工葛雷姆史考特表示:「大家在這行做了有30年了,我算來得比較晚的。我父親工作過的大英鋼鐵,也關門了。很可怕......很多英國小夥子可以做這行,我們有機器、有訓練,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煤礦工人。但現在這一切都化為烏有。」

不過,被扣上了汙染環境、加重氣候變遷的大帽子,煤礦產業即使曾經養活無數個家庭,現在也都成了過街老鼠。

英國「反抗滅」絕團體成員潔西卡麥迪遜呼籲:「我們必須用盡一切方法(讓產業)轉型,這事關我們在地球上存活的問題。經濟發展對死亡的地球毫無意義。」

班克斯煤礦集團發言人路易士史托克斯說:「我們不否認氣候變遷的存在,我們瞭解這一點。但此時此刻,短中期而言,我們還是需要煤礦。所以我們才會在杜爾罕等地開採煤礦。」

儘管全英國還有蘇格蘭、威爾斯等地仍有煤礦在運作當中,但英格蘭本身重要的礦坑逐年關閉,火力發電和鋼鐵工業仍有需求,每年高達500萬噸的缺口,在國內供給大減之下,只能仰賴從俄羅斯進口。而在礦場工作了幾十年的礦工們何去何從,還沒有找到答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