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過世500年 3D重現廬山真面目
靳元慶 / 整理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今年適逢畫家拉斐爾逝世五百周年,專家利用被認為是拉斐爾的頭顱遺骸,進行3D繪製,重建出他生前的樣貌。
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萬神殿,就是義國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的長眠之所。拉斐爾的遺骸西元1833年出土,之後又重新下葬,當時曾以他的頭骨製作了石膏模型。
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萬神殿,就是義國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的長眠之所。拉斐爾的遺骸西元1833年出土,之後又重新下葬,當時曾以他的頭骨製作了石膏模型。
過去人們只能從非常稀少的拉菲爾自畫像中,想像他真實的樣貌,但今年適逢他逝世500週年,羅馬第二大學的各領域專家,合力透過3D組織分層技術,重建拉斐爾的面部,希望讓世人一窺這位大師的廬山真面目。
羅馬第二大學分子生物學家法科尼說:「這項技術讓我們辨別出一個人的面容,準確率達85%。也就是說,任何一位跟拉菲爾生活在同時期的人,認識他的人,都會從這個重建的面貌中認出是他。」
羅馬視覺遊戲博物館主席卡邦尼則表示:「我們創造出面部,拉斐爾的頭部,利用深度測量作為定位軟組織與軟骨,皮膚與肌肉的參考。」
儘管專家聲稱透過3D重建後的樣貌,與本尊相似度可達85%,但跟拉菲爾西元1508年的自畫像,以及他生前最後一幅與朋友的自畫像中,兩者的鼻子形狀明顯不同;在兩幅自畫像中,拉菲爾顯然將自己的鼻子做了「微整形」,畫得更加精緻,這也是臉部重建過程中最有趣的發現。
羅馬第二大學分子生物學家法科尼說:「這項技術讓我們辨別出一個人的面容,準確率達85%。也就是說,任何一位跟拉菲爾生活在同時期的人,認識他的人,都會從這個重建的面貌中認出是他。」
羅馬視覺遊戲博物館主席卡邦尼則表示:「我們創造出面部,拉斐爾的頭部,利用深度測量作為定位軟組織與軟骨,皮膚與肌肉的參考。」
儘管專家聲稱透過3D重建後的樣貌,與本尊相似度可達85%,但跟拉菲爾西元1508年的自畫像,以及他生前最後一幅與朋友的自畫像中,兩者的鼻子形狀明顯不同;在兩幅自畫像中,拉菲爾顯然將自己的鼻子做了「微整形」,畫得更加精緻,這也是臉部重建過程中最有趣的發現。
雖然在自畫像中動了小小手腳,但依舊無損這位11歲就接下父親繪畫工作室,人稱的神童在藝術領域的偉大成就。
義大利馬爾凱國家美術館主任彼得說:「我認為我們必須去想像,拉斐爾在他的年代是最前衛的藝術家,他是當時最當代的藝術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不是在他逝世後大家才這麼說。他當時有多偉大,當時大家都知道,他的成就在這裡,他是個天才,其他人都是第二流,當然除了米開朗基羅以及李奧納多(達文西)之外。」
拉菲爾26歲就進入羅馬教廷作畫,梵諦岡也珍藏許多他的作品,教宗官邸使徒宮其中一房間更以拉斐爾命名,房內繪有拉斐爾的著名壁畫「雅典學院」,拉斐爾也將自己隱身在畫中。
義大利馬爾凱國家美術館主任彼得說:「我認為我們必須去想像,拉斐爾在他的年代是最前衛的藝術家,他是當時最當代的藝術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不是在他逝世後大家才這麼說。他當時有多偉大,當時大家都知道,他的成就在這裡,他是個天才,其他人都是第二流,當然除了米開朗基羅以及李奧納多(達文西)之外。」
拉菲爾26歲就進入羅馬教廷作畫,梵諦岡也珍藏許多他的作品,教宗官邸使徒宮其中一房間更以拉斐爾命名,房內繪有拉斐爾的著名壁畫「雅典學院」,拉斐爾也將自己隱身在畫中。
西元1520年拉斐爾辭世,當時才37歲,原本外界認為拉斐爾是因縱慾過度,染上梅毒而死;但日前有專家公布研究結果,顯示他極可能是感染肺炎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