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市垃圾掩場4公頃的面積,地下掩埋已經不敷使用。現在向上堆積用砂石覆蓋,大約有4層樓高,露出的垃圾看得出來大部份都是塑膠垃圾。
再看看從6月以來,國旅大爆發,台東縣熱氣球嘉年華會的活動都擠滿人潮。縣府統計到22日,熱氣球相關活動,進場人數已突破100萬人次,各種市集也擠滿購物人潮;但人手一袋食物,或是人手一杯飲料,都累積成一袋袋垃圾。
台東縣環保局統計今年6、7月的垃圾量,有6300多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500公噸左右,形成各地掩埋場垃圾處理壓力。
台東縣環保局廢管科長馮素雲說:「平均每天多出來的就是15公噸,但是整個6、7月比起來,今年就是比去年還更加明顯。」
台東縣還沒有啟用焚化爐,垃圾只能少量運往外縣市代燒,去化的速度有限。近5年來台東縣提倡自備餐具的慢食節,請民眾自備餐具,或是使用大自然樹葉等材料的餐具來享用美食,減塑效果很好,卻也很慢。
遊客陳先生說:「不會不方便,因為我們車上隨時隨地都有準備碗筷餐具。」
美食專欄作家王南琦表示,「我們自備餐具,攤商他自己就是準備天然素材的容器,讓台東的垃圾從源頭減量。」
後疫情時代,民眾悶得太久,到全國各地出遊,垃圾問題都是各縣市的難題。真的要呼籲民眾,出外開心遊玩時,真的也要一起減少製造垃圾。
台東縣環保局廢管科長馮素雲說:「平均每天多出來的就是15公噸,但是整個6、7月比起來,今年就是比去年還更加明顯。」
台東縣還沒有啟用焚化爐,垃圾只能少量運往外縣市代燒,去化的速度有限。近5年來台東縣提倡自備餐具的慢食節,請民眾自備餐具,或是使用大自然樹葉等材料的餐具來享用美食,減塑效果很好,卻也很慢。
遊客陳先生說:「不會不方便,因為我們車上隨時隨地都有準備碗筷餐具。」
美食專欄作家王南琦表示,「我們自備餐具,攤商他自己就是準備天然素材的容器,讓台東的垃圾從源頭減量。」
後疫情時代,民眾悶得太久,到全國各地出遊,垃圾問題都是各縣市的難題。真的要呼籲民眾,出外開心遊玩時,真的也要一起減少製造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