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頻道風波 媒觀基金會籲修公共媒體法

為了避免爭議延燒,文化部緊急喊卡、終止公視「國際影音平台」的委託案,下一步該怎麼做?媒體觀察基金會呼籲政府應積極推動「公共電視法」,修正成「公共媒體法」,因為修正草案就有授權公共媒體,辦理「國際傳播」。

公視原本接受文化部委託、成立「國際影音平台」的案子,因為引發程序爭議,文化部29日踩剎車緊急止血,但方向和時程不變,接下來怎麼做,將持續徵詢各界意見。由於「公共媒體法」修正草案,有明定公媒應肩負起國際傳播的角色,因此媒體觀察基金會認為,現在要趕快做的,就是推動修法。

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邱家宜表示,「央廣跟中央社他們各有任務,但是如果你要做影音的話,你認為會由一個,廣播電台為本業的機構來做會比較OK呢,還是一個以影音製作為本業的機構來做會比較OK呢?」

但前文化部長鄭麗君2018年將公媒法修正草案送進行政院後,就沒有動靜,因為草案規劃未來央廣和中央社將和公廣媒體整合,成為「大公廣」集團。可是修法後,可能涉及裁併問題,以及穩定的經費該從哪裡挹注?諸多複雜因素,都讓修法陷入延宕。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表示,「希望政府能夠突破萬難,包括說經費,想辦法找到充足的經費,另外就是說,不立法其實是最簡單的,因為做事可能會被罵,而且可能會有爭議。但是我很期待行政院,下個會期應該會是不錯的時機。」

民眾黨團總召賴香伶表示,「公媒法的立法,應該要能夠開始啟動,不要像過去在行政院躺了兩年,完全沒有進展。」

民眾黨立院黨團主張應盡速修法,並表示新會期將推出公媒法的黨團版本。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認為,現在行政院「是時候」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並且讓朝野、全民,公開對話和討論。儘管現行草案版本不見得所有人都認同,但至少已經有基礎架構,若未來修法完成,也能解決公視長年節目製作經費不足的困境。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