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逝世享耆壽98歲 阿輝伯見證台灣民主發展史
林建勳 陳佳君 /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首位民選總統李登輝,7月30日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不治,享耆壽98歲。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發聲明稿表示,李前總統109年2月8日晚間,於家中進食時不慎嗆咳,因呼吸困難,緊急送醫,檢查發現有吸入性肺炎及心臟衰竭,後續合併兩側肺部肋膜積水及急性腎損傷,由醫療團隊全力照護。
2月17日傍晚,坐輪椅於病房區活動時,突發心因性休克,立即進行CPR急救後使用呼吸器。由於李前總統已98歲高齡,本身又有多重慢性疾病,抵抗力弱,住院過程中反覆感染,產生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雖經醫療團隊全力救治,仍無法挽回,於7月30日19時24分與世長辭。
李前總統家屬對於醫療團隊辛苦照顧及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等各界關心,表達誠摯感謝。
李登輝的一生,在台灣民主化的進程中扮演重要歷史。他創下多項紀錄,包含首位台灣本省人總統、首位台灣直接民選總統、完成和平政黨輪替,也因為這些紀錄,李登輝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民主先生」。然而,到底該把他定位成「台灣之父」還是「台獨教父」,一直沒有定論。
不被看好的「戽斗輝」
李登輝出生於日治時期台北州淡水郡三芝莊(今新北市三芝區),童年時期經歷皇民化運動的他,一度改名為「岩里政男」,憑藉優異成績赴日求學,這件事情深深影響李登輝的國族認同。
生在小康之家的李登輝,從小看著辛苦的佃農,讓他一路攻讀農經希望改善佃農生活。對台灣農業、農村及土地改革充滿理想,也成為李登輝被「看見」的契機。民國60年,時任農復會(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的沈宗瀚以「農業問題專家」的身分,將李登輝介紹給剛接掌國民黨的蔣經國,當時蔣經國正值用人之際,力邀李登輝加入國民黨,從此李登輝就展開他此生「奇妙的政治旅程」。

當年李登輝被外界嘲笑總是戰戰兢兢、在蔣經國面前只敢坐三分之一板凳的「戽斗輝」,鮮少有人看好李登輝的政途。但他在49歲入閣,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閣員,不到10年快速崛起,從政委、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更在民國73年被蔣經國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
即使李登輝政途順遂,仍不被外界看好,黨外雜誌曾以「台籍副總統是無可寄望的」斗大標題,看衰蔣經國的決定。坊間更有傳聞,昔日蔣經國要宣布副總統人選時,急著上廁所,隨口和身邊幕僚說句「你等會兒」,但鄉音太重被聽成「李登輝」,消息快速傳開蔣經國也不得不順勢而為。但隨著《蔣經國日記》與其他相關史料陸續曝光,可以得知蔣經國當時的確對李登輝寄予厚望。
民國77年蔣經國過世,李登輝依法繼任總統,並代理國民黨黨主席;民國79年李登輝就任中華民國第8屆總統,這也是最後一次的總統間接選舉。當時東西德統一、蘇聯解體,民主浪潮也席捲台灣,李登輝宣示將儘快進行政府的體制改革,他先是任命郝伯村出任行政院長,更與民進黨合作,這些舉動都引發國民黨內部極大的反彈聲浪。但在前考試院長許水德的眼中,李登輝的決定不無道理,「一個民主化的社會、一個民主化的國家,一定要兩黨政治。」
李登輝也是兩岸關係正常化的關鍵人物,他成立國統會、通過「國統綱領」,確立國家統一的架構,還在行政院設立陸委會,由海基會擔任「白手套」,與中國進行歷史性的辜汪會談。
台灣民主推手
李登輝利用政治手腕,從民國81年開始,透過國民大會修憲會議,將總統任期改為4年一任、得連任一次,並確立總統由公民直選,成為台灣政治史重要變革。
民國84年,李登輝回到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發表演說,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訪問美國的國家元首,更趁勢宣布投入總統大選。此舉卻讓中國大大不滿,認為李登輝宣傳「一中一台」,中國更痛斥美國破壞「一中原則」,一連串的舉措,讓台海危機瀕臨爆發邊緣。但中國的文攻武嚇,成為李登輝催票的利器,讓他在中華民國首次總統直選,以54%的高得票率順利連任。
8年任期過後,李登輝也見證中華民國史上首次政黨輪替,他不僅是落實台灣民主的重要人物,也因為力推民主改革,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民主先生」。
卸任後勇敢做自己?
李登輝卸任後多次訪問日本,更曾到祭祀日本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對李登輝而言那是他的鄉愁,卻屢屢觸碰兩岸敏感神經。李登輝曾強調,自己從未主張台獨,「因為台灣已經實質獨立」,這種獨派風格讓他被掛上「台獨教父」的名號,但李登輝毫不避諱,更曾親自出席主張台灣獨立的「喜樂島聯盟」成立大會。


即使近年來年事已高的李登輝淡出政壇,但他仍是各界拜會、請益的對象,哪個政治人物與他同框,都會引發猜想。無論是「民主先生」或是「台獨教父」,李登輝三個字,都是中華民國史上舉足輕重的一個名字。

首圖來源/李登輝基金會臉書。
責任編輯:董容慈
最後更新:2020.07.30 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