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石虎保育》石虎是唯一現存台灣原生貓科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石虎是台灣唯一現存的原生貓科動物,鼠類是石虎的食物來源之一。
 
乍看很像貓,不過仔細看身上有圓圓的斑點,頭上還有兩道白色條紋,牠其實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石虎。石虎屬貓科,是台灣唯一現存的原生貓科動物,另一種是以滅絕的台灣雲豹。
 
關於石虎的蹤跡,可追溯至西元1870年,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發現加以命名後,就很少有相關記載。1940年,日本的博物學家鹿野忠雄調查發現,石虎原是台灣普遍可見的物種,但八十年後的今天,石虎已成了瀕臨滅絕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生物學家林育秀表示,「有非常多人不認識石虎,然後可能因此誤傷了牠,可是牠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稀有,或是這麼不常見。只是因為牠的作息跟我們很不一樣,造成沒有人對牠認識,也很難對牠有感情。我們一直在給石虎壓力,可是很多人是不自覺的。」   
 

人類過度開發 衍生路殺石虎

 
石虎喜歡生活在10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也就是所謂的淺山。根據農委會林務局108年的統計,石虎主要分布在苗栗、台中、南投等地,總面積約為3229平方公里,總數量則落在468至669隻。   
 
由於土地開發與道路拓寬工程等,人們的腳步逼向石虎的家,使得石虎的棲息地大幅縮減。當野外的食物量不足,石虎鋌而走險捕捉家禽,卻與人類爆發衝突,被陷阱捕捉或是農藥毒殺。近年,石虎闖入道路遭車輛撞擊的「路殺」事件頻傳,保育人士研判,由於石虎是夜行性動物,在晚上出沒,駕駛不容易發現。   
 
1594958663v.jpg遭捕獸夾夾傷,正在進行治療的石虎。(圖/紀錄片《搶救石虎》)
 
根據石虎知識網站「消失中的台灣石虎」統計,2019年石虎遭路殺的數量高達32隻,其中有近八成都發生在苗栗,台中兩起及南投六起。   
 
雲豹研究者姜博仁表示,「對於石虎的保育而言,因為牠的生活環境跟人類非常接近,但是石虎的生存環境很多是私人的土地,所以劃設保護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可能要從社區的保育做起,喚起在地居民保護的意識。」   
 

人工繁殖不易

 
2013年南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人工繁殖的石虎兄妹「集利」、「集寶」誕生,保育人員期許透過兩隻人工繁殖的小石虎,能挽救瀕臨絕種的石虎族群。到了該年底(12月),石虎兄妹正式野放,八天後,「集寶」因傷被誘捕回特生中心,2018年因病死亡。「集利」則因無線電訊號消失,至今未有音訊。   
 
兩隻小石虎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大地的孩子》,希望喚起大眾對石虎的保育意識,地方政府也與動保組織採取各種措施護石虎。   
 
2014年,國道高速公路局在國道三苗栗通霄路段,設置全國第一座的生態廊道,廊道覆上不織布做水土保持,以空心磚及當地的植物,創造野生動物熟悉的環境。習慣在稜線活動的石虎,過去因為高速公路切割了棲地,跨越橋會有車輛經過,也增加了牠們通過的風險。高公局設置生態廊道,並且增加防護網,努力減少野生動物「路死」的發生率。   
 
同年,林務局邀請苗栗通霄一帶農民,以友善方式耕作無毒米,讓老鼠可以來田裡覓食,石虎就會到田裡補食老鼠,形成一個無毒的食物鏈,3月才開始耕種,沒想到11月底石虎就出現了。   
 
儘管以友善農法、生態廊道護虎,卻仍舊抵擋不了大型開發案介入石虎棲地。從2012年的苗栗殯葬園區案、2017年苗栗淺山寺開發案、2018年卓蘭大安溪濕地公園、裕隆三義二廠開發,到2019年前瞻水環境改善工程、2020年苗栗淺山區光電廠規劃,都引起環團注意,希望政府能審慎處理。以上開發案再再顯示,石虎保育與經濟開發仍被放在天秤的兩端,搖擺不定。   
 
去年底至今,苗栗與台中先後三讀通過《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寫下歷史新頁。但站在經濟開發面的民意代表,仍舊以各種驚人之語,企圖阻擋石虎保育被置於經濟發展之前。
 
現在加入公視會員,除了有專屬推薦新聞,還有機會免費喝咖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