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口罩國家隊 台灣創「罩」奇蹟有成
黃立偉 吳嘉堡 / 新北市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疫情爆發初期,口罩一片難求,政府也宣布禁止出口,並強制徵用口罩,組成口罩國家隊。到了現在,日產能衝破兩千萬片,可以滿足國人需求,還能援助其他國家。有學者分析,在防疫期間,各國政府總動員,降低進口依賴程度,尤其是公衛產品的供應鏈,過去大多仰賴中國,但未來會有重大變革,轉為自給自足。
時任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自己的口罩要自己來做,設法每一天要產出一千萬片的口罩,來安定民心。」
40天完成92條產線,行政院副閣揆沈榮津在擔任經濟部長時,扛下這不可能的任務,成功打造口罩國家隊。即使國內疫情趨緩,受徵召口罩廠,至今仍是產能全開。
疫情爆發前,國內口罩日產能不到300萬片,如今每天口罩產量,已破2000萬片。經濟部宣布6月1日起,口罩解除出口禁令。眼看「口罩荒」即將解除之際,但近期中國、歐美各國疫情再起,疫情指揮中心一聲令下,口罩徵用延到年底,每日定額徵用800萬片。
規模較大口罩廠,每日徵用量超過60萬片,天天都會有大貨車到工廠載貨,固定給政府量,一片都不能少。業者表示影響很大,因為徵收期延長,這下即使國外訂單滿手,到年底前都不敢接了。
永猷總經理陳敏雲表示,他們要付訂金,問題我們不敢收啊。我們現在也跟政府在溝通說,用什麼方法讓我可以把外銷單接進來。
雖然國外生意暫緩,但經營口罩廠已超過30年的老闆娘,卻很霸氣的說,錯過國外大單固然可惜,但只要有技術、研發實力,台灣製造口罩不怕賣不出去。
永猷總經理陳敏雲表示,「川普的女婿在螢幕上戴的口罩,就是我們的口罩,平面(口罩)是最低階的啦,他(工業局)叫我研發開創,我都有辦法啊。」
MIT口罩真的很夯,歐美各國排隊搶訂,像是這家口罩廠,主力產品是無塵室口罩,主要外銷日本,及供貨給國內電子大廠。總經理說,疫情爆發後是第一波口罩徵用廠商,今年營收較去年成長一倍以上。不過,她預警口罩恐產能過剩,尤其醫療級口罩,明年價格恐怕會崩盤。
約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貴英表示,「疫情如果結束,其實全世界都不想戴口罩。你全世界不想戴口罩,台灣的口罩一定會崩盤,因為太多機器在那邊生產。」
其實疫情爆發以來,不只台灣組口罩國家隊,義大利時尚品牌Prada做口罩、美國特斯拉做呼吸器,法國精品龍頭LVMH集團,把3座香水化妝品工廠改裝,量產消毒酒精、洗手液,品牌大廠全化身防疫國家隊。
LVMH集團秘書長賈默特說:「因為化妝品工廠和藥廠的生產線相似,有時候成分相近,所以我們改建生產線來製造消毒劑,我們聽說在巴黎醫院很快就會短缺。」
學者分析,防疫期間各國政府動起來,紛紛組國家隊,降低進口的依賴程度。尤其公衛產品供應鏈,過去多仰賴中國,未來會有重大變革,轉為自給自足。未來疫苗問世、疫情穩定後,產能過剩問題一定會浮現,台灣產品外銷恐面臨一場惡戰。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美國跟歐洲可能是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也有十幾億人口,是一個有強大內需市場支持的國家隊。我們國家隊未來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吃力一點,不能只靠CP值,你還要靠一種信任感的建立。」
防疫期間國家隊,主要提升產能、應付內需。學者認為,台灣已領先全球,進入防疫下半場,台灣國家隊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疫情結束後,把台灣製造產品賣出去,搶國際大單。
時任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自己的口罩要自己來做,設法每一天要產出一千萬片的口罩,來安定民心。」
40天完成92條產線,行政院副閣揆沈榮津在擔任經濟部長時,扛下這不可能的任務,成功打造口罩國家隊。即使國內疫情趨緩,受徵召口罩廠,至今仍是產能全開。
疫情爆發前,國內口罩日產能不到300萬片,如今每天口罩產量,已破2000萬片。經濟部宣布6月1日起,口罩解除出口禁令。眼看「口罩荒」即將解除之際,但近期中國、歐美各國疫情再起,疫情指揮中心一聲令下,口罩徵用延到年底,每日定額徵用800萬片。
規模較大口罩廠,每日徵用量超過60萬片,天天都會有大貨車到工廠載貨,固定給政府量,一片都不能少。業者表示影響很大,因為徵收期延長,這下即使國外訂單滿手,到年底前都不敢接了。
永猷總經理陳敏雲表示,他們要付訂金,問題我們不敢收啊。我們現在也跟政府在溝通說,用什麼方法讓我可以把外銷單接進來。
雖然國外生意暫緩,但經營口罩廠已超過30年的老闆娘,卻很霸氣的說,錯過國外大單固然可惜,但只要有技術、研發實力,台灣製造口罩不怕賣不出去。
永猷總經理陳敏雲表示,「川普的女婿在螢幕上戴的口罩,就是我們的口罩,平面(口罩)是最低階的啦,他(工業局)叫我研發開創,我都有辦法啊。」
MIT口罩真的很夯,歐美各國排隊搶訂,像是這家口罩廠,主力產品是無塵室口罩,主要外銷日本,及供貨給國內電子大廠。總經理說,疫情爆發後是第一波口罩徵用廠商,今年營收較去年成長一倍以上。不過,她預警口罩恐產能過剩,尤其醫療級口罩,明年價格恐怕會崩盤。
約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貴英表示,「疫情如果結束,其實全世界都不想戴口罩。你全世界不想戴口罩,台灣的口罩一定會崩盤,因為太多機器在那邊生產。」
其實疫情爆發以來,不只台灣組口罩國家隊,義大利時尚品牌Prada做口罩、美國特斯拉做呼吸器,法國精品龍頭LVMH集團,把3座香水化妝品工廠改裝,量產消毒酒精、洗手液,品牌大廠全化身防疫國家隊。
LVMH集團秘書長賈默特說:「因為化妝品工廠和藥廠的生產線相似,有時候成分相近,所以我們改建生產線來製造消毒劑,我們聽說在巴黎醫院很快就會短缺。」
學者分析,防疫期間各國政府動起來,紛紛組國家隊,降低進口的依賴程度。尤其公衛產品供應鏈,過去多仰賴中國,未來會有重大變革,轉為自給自足。未來疫苗問世、疫情穩定後,產能過剩問題一定會浮現,台灣產品外銷恐面臨一場惡戰。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美國跟歐洲可能是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也有十幾億人口,是一個有強大內需市場支持的國家隊。我們國家隊未來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吃力一點,不能只靠CP值,你還要靠一種信任感的建立。」
防疫期間國家隊,主要提升產能、應付內需。學者認為,台灣已領先全球,進入防疫下半場,台灣國家隊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疫情結束後,把台灣製造產品賣出去,搶國際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