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創新意 青農定義農村新風貌

羅敏慈 粘宸維 / 高雄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高雄有一群年輕農夫,他們有相同的理念,透過無毒耕作和養殖的方式,讓稻田變成教室,希望能向更多人傳達自然無毒的理念。

傳統農業在年輕人返鄉投入後,農村也悄悄起了變化。在高雄就有一群年輕農夫,他們運用各自的專業,試圖傳達自然無毒的理念,希望大家所吃的東西都能獲得更多安全保障。農民黃啟洋表示,「我們雞場是在玉山的山腳下,這些動物其實過得比人幸福,牠們吃得也好,住得也舒適,每天快快樂樂的可以四處跑。」農民蔡佳蓉也說:「它有覆蓋物我不會把它弄開,我就是直接割拿出來再蓋回去,因為它最主要是透過覆蓋物可以保濕,還有讓草不太會長出來。」

在地小學也找農民合作,透過實作讓學生了解稻米成長的過程,比起單純的教室學習,更能看到教育成果。農民陳毅鴻說:「他們說他們要做全程整套的,從育苗如何種稻,種稻如何管理之後如何收割,他們整套都要學。」

儘管農村沒有都市的豐沛資源,不過這群年輕人一起發想創意,積極推廣農業知識,也形成改變農村風貌的一股新力量。農民陳德冠表示,「我覺得把我家裡的事業,還是把我附近的朋友,讓可以幫忙的大家一起來,不要一個人窩在那邊其實很可憐。」

高雄這群年輕農夫,用最簡單、最天然的方式對待土地,在新舊觀念之間取得平衡,也希望人與萬物都能找到最好的相處之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