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懷孕前3月所曝環境 影響孩子罹病機率

台北醫學大學和國際學者合作,研究孕婦在孕期所暴露環境與罹患疾病的關聯性。分析資料庫發現,以台灣為例,懷孕的前3個月,如果是落在10月到11月間一氧化碳濃度相對高的時期,出生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相對高。
 
另外,懷孕初期曝露在PM2.5較高的環境,也可能進而導致小孩有高血壓及心房顫動的風險。

臺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烏斯馬指出:「因為台灣位於熱帶地區,天氣與其他環境是比較不同的,雖然無法知道確切原因,但這個趨勢是我們從數據得知,我們希望可以進一步探索。」

研究也發現,懷孕後期如果日照太少,會影響維他命D吸收,進而因此冬季出生的小孩,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不過婦產科醫師認為,孕婦不必太過緊張,可戴口罩減少污染暴露,也可以攝取維他命來補充日照的不足。

康寧醫院副院長尹長生說:「冬天的話,因為陽光不夠,情緒會低潮,同時有可能大家不太願意出門,而且甚麼都不方便,另外營養的方面可能要注意補充。冬天的話可能比較容易有空氣汙染,所以這方面稍微注意一下。」

婦產科醫師表示,孕期前三個月最為關鍵,孕婦要飲食均衡,保持樂觀輕鬆的心情,孕期也要維持營養均衡,適度曝曬太陽。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