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魚塭到飯桌" 七股回鄉青年推動食魚教育

台南七股有著豐富的水產,而且七股的魚塭仔、攏是靠天然的、大流佮洘勞,免抽地下水。毋過也是搪著人口老化的問題。進也有一寡少年人轉故鄉拍拚。今仔暗時10點,公視台語台青春咱的夢,做伙來看怹的青春美夢 七股有七寶,虱目仔、文蛤、牡蠣和石斑等等,純海水的生態養殖,不須過度用電、用藥,便能養出高品質的水產。股份魚鄉從2017年來到七股,他們透過食魚教育,讓大家了解七股的水產如何從魚塭到餐桌。 ==股份魚鄉共同創辦人 廖宜霈== 我們是比較靠近生產者 我們就要去想的是說 食農跟食魚 可以怎麼回饋到真的農漁民身上 而且我也希望你只有來這邊 才知道 我才會讓你看到的這些東西 還是要讓他是值得的 儘管是對環境友善的養殖方式,七股水產在市場上卻缺乏鑑別度,股份魚鄉集結七股的青年,希望能將七股水產推廣出去。像年紀輕輕的黃柏恩,大學畢業後便留在家裡做養殖漁業。 ==七股青年 黃柏恩== 當時想說其實 其實做魚塭這個地方的老人家 年紀越來越大 很少年輕人回來做 所以工人其實也越來越缺 所以說就是要有一些人回來幫忙 我想說家裡如果多一個人 也不用請這麼多工人 但有養殖的專家、懂食魚教育的人還不夠,仍需要有專屬的人才庫,因此和三股社區合辦導覽人才培訓課,希望培養更多能為七股說故事的人。 ==三股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 王弼主== 其實最開始 我在做這個 旅遊體驗行程的時候 社區的人是覺得很 不知道你在幹嘛 透過這些來玩的人 會覺得說 他們願意來這裡 表示說我們這裡 其實是好玩的地方 或是說它是有價值的地方 股份魚鄉在七股,因為食魚教育,結識許多在地的漁民與夥伴,希望在地人能有更多的自我認同,也期待這一片片養育許多人長大的魚塭,能更加受到重視。 記者 呂尚儒 林健裕 台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