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諭表示:「目前我們的了解是,(校園)霸凌的情況還是持續的增加,這部分其實還有很多的面向是可以繼續加強,包括說霸凌的教育該怎麼進行,比如說像這個案件,它的被害人可能是一直被嘲笑,這其中也包括說,除了霸凌案件之外,還有很多的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推動的性平教育的部分,我覺得也很需要去努力。」
王婉諭認為,這起事件凸顯了目前性平教育、情感教育的不足,她指出,應該注意的是青少年犯罪背後所反映出的社會困境,以及他在層層壓抑下所發出的求救警訊。
而現在校園裡的性平教育,人本教育基金會則認為比以前進步,只是青少年用言語貼標籤的行為仍然存在著。人文教育基金會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江思妤
因為青少年的階段指出:「有的時候會對性或對身體比較好奇,所以性語言的使用,或者說他們會想要遊戲,或者是會想要碰觸或嘲弄別人的性器官的這件事情,目前就都還存在的。」
江思妤指出,像是男人婆、娘娘腔等貼標籤的情緒性語言,其實是文化的翻轉,教育工作是文化翻轉的基礎,未來如何避免校園安全再度受到挑戰,從教育預防著手是關鍵。
因為青少年的階段指出:「有的時候會對性或對身體比較好奇,所以性語言的使用,或者說他們會想要遊戲,或者是會想要碰觸或嘲弄別人的性器官的這件事情,目前就都還存在的。」
江思妤指出,像是男人婆、娘娘腔等貼標籤的情緒性語言,其實是文化的翻轉,教育工作是文化翻轉的基礎,未來如何避免校園安全再度受到挑戰,從教育預防著手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