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東風為出梅指標 鄭明典憂梅雨提早結束

吳雅瑜 彭耀祖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5、6月正值梅雨季,不過氣象局代理局長鄭明典從氣象預測分析圖看到台灣上空出現偏東風的「出梅」指標,如果這樣的天氣形態持續,就代表梅雨季節要提前結束了,可是提前「出梅」,也讓各界擔心不是個好現象。

全台各地連下了好多天雨,這兩天總算迎來晴朗的天氣。氣象局表示,未來一周天氣大致屬於晴朗穩定天氣型態,各地高溫都在30℃以上,但代理局長鄭明典從6月9號氣象預測分析圖看到,台灣上空出現偏東風,若這樣的天氣型態持續,代表著出梅,也就是梅雨季節要結束了。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劉宇其表示,「6月10號之後,我們目前有看到一些大氣的條件顯示,梅雨季有準備要結束的現象。但是因為包括梅雨季的認定、以及從梅雨季要正式轉入夏季,所謂出梅的現象的認定的話,它必須要這個大氣的型態維持比較長的時間,我們才能做這樣子的判定。」

根據氣象局的觀測,台灣每年約在5月10幾號左右,會正式進入梅雨季節,且往年梅雨季的強降雨應該是6月會比5月多,偶爾才有例外,且出梅會落在6月15日左右,不過從目前預測圖可看到,當高層南亞反氣旋的軸線移到台灣以北,台灣上空出現偏東風時,就是出梅的指標,也讓各界擔憂提早出梅會不會出現缺水現象。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下禮拜天梅雨鋒面逐漸在台灣的北方海面發展,目前整個預測來看的話,是不會到台灣,所以如果按照這個趨勢來說的話,很有可能就出梅了。如果(梅雨鋒面)真的有點下來的話,對台灣影響應該也不大。」

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這一波的梅雨,全國有4億噸供水的增加量,都蓄水在水庫裡面。即便未來雨量比較少的時候,我們各個水庫能保有3個月以上的安全存量。」

水利署表示,會不會缺水,不是只有下雨問題,也要看供需。雖然前陣子大雨已讓全台水庫進入安全存量,但民眾還是得珍惜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