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線蟲出現抗藥性 "食肉真菌"可能破解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民間定使用的抗寄生蟲藥物,線蟲已經有抗藥性,中研院團隊,發現兩款食肉真菌的殺線蟲機制。其中,大腿菇會利用毒素來刣死線蟲細胞,有可能成做新的生物防治方法,抑是開發新藥物,來對抗寄生型的線蟲。
在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線蟲被真菌菌絲黏住、無法動彈。目前全球大約有1億兆線蟲、數量龐大,其中部分屬於「寄生型」,對不少動、植物和經濟作物來說,帶來重大損失。
但中研院團隊,從兩種「食肉真菌」身上,發現問題解決契機。
會獵殺線蟲的食肉真菌,分別是「線蟲捕捉菌」,還有常見的「杏鮑菇」等側耳屬真菌。以線蟲捕捉菌來看,一旦感知線蟲存在,就會發育出具有黏性的捉捕構造、進行獵殺。至於杏鮑菇這類,會利用菌絲,讓接觸到的線蟲被麻痺。
而且這種真菌毒素,會讓線蟲的神經和肌肉細胞壞死,死亡機制和現有的抗寄生蟲藥物,相當不同。
相關研究,在3月份登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未來可望發展成全新的生物防治方式,可以應用在農業或是新藥物研發,來對抗人體和動物的寄生性線蟲感染。
而且這種真菌毒素,會讓線蟲的神經和肌肉細胞壞死,死亡機制和現有的抗寄生蟲藥物,相當不同。
相關研究,在3月份登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未來可望發展成全新的生物防治方式,可以應用在農業或是新藥物研發,來對抗人體和動物的寄生性線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