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善用暴風雨儲水 旱季校園也不虞缺水
徐家仁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無人機在空中拍下了墨爾本大學的一個角落,綠意盎然的庭院讓校舍看起來更加賞心悅目。墨爾本大學的環境與森林科學院,老師們用的方法其實並不複雜,就是在下雨的日子把雨水儲存起來,包括在屋頂搭建排水管,並直通儲水槽,在需要用水的時候就不虞缺乏。
墨爾本大學助理教授沃爾許說:「這棟房舍可藉此減少三分之一的用水。95%的雨水都被我們收集起來。」
墨爾本市屬於大墨爾本地區20多個城市中的一個,在環境政策上也相當積極。幾年前全市就開始大規模推動,藉著收集雨水作為市區公園灌溉等用途。例如流經市區的雅拉河,河畔的著名景點瑪爾公園,就廣設收集雨水的地下水池,再由水道匯集到分池,最後集中送往中央儲水槽。特別的是,各個分池還有防水閘門,一方面在豪雨期間洩洪,一方面擋住含有鹽分的水倒流回系統內。
另外,這個系統過濾水的方式,不是憑藉化學藥劑,而是以天然的植物與土壤。
墨爾本市政府宣導短片提及:「未處理的水填滿生物濾床後,慢慢流過植物與土壤。而根部之下的生物膜,可以去除磷氮等養分。(第一個水槽內的水)一旦處理完畢,乾淨的水流入第二個儲存槽,準備作為(公園)灌溉之用。」
墨爾本大學都市水文學教授弗萊契表示:「過去我們都把都市的水排掉,給下游地區製造淹水問題,同時又坐失珍貴的水資源,就像把金子給丟掉一樣。」
學者指出,墨爾本市的人口不斷增加,從半世紀以前不到10萬人,到現在大約17萬。墨爾本大學綠建築課程講師法瑞兒說:「隨著人口成長,水資源日益稀少,但我們可以善加利用暴風雨的雨水。」
澳洲廣播公司的報導指出,澳洲光是都會地區,每年平白流失的水份就有3兆公升,相當於6個雪梨港的水量,也足以填滿120萬個奧運標準游泳池。學者指出,這個儲存暴風雨雨水的系統,結構與科技都不複雜,重要的是主事者要能接受這樣的觀念,才能兼顧省錢與環保。
墨爾本大學助理教授沃爾許說:「這棟房舍可藉此減少三分之一的用水。95%的雨水都被我們收集起來。」
墨爾本市屬於大墨爾本地區20多個城市中的一個,在環境政策上也相當積極。幾年前全市就開始大規模推動,藉著收集雨水作為市區公園灌溉等用途。例如流經市區的雅拉河,河畔的著名景點瑪爾公園,就廣設收集雨水的地下水池,再由水道匯集到分池,最後集中送往中央儲水槽。特別的是,各個分池還有防水閘門,一方面在豪雨期間洩洪,一方面擋住含有鹽分的水倒流回系統內。
另外,這個系統過濾水的方式,不是憑藉化學藥劑,而是以天然的植物與土壤。
墨爾本市政府宣導短片提及:「未處理的水填滿生物濾床後,慢慢流過植物與土壤。而根部之下的生物膜,可以去除磷氮等養分。(第一個水槽內的水)一旦處理完畢,乾淨的水流入第二個儲存槽,準備作為(公園)灌溉之用。」
墨爾本大學都市水文學教授弗萊契表示:「過去我們都把都市的水排掉,給下游地區製造淹水問題,同時又坐失珍貴的水資源,就像把金子給丟掉一樣。」
學者指出,墨爾本市的人口不斷增加,從半世紀以前不到10萬人,到現在大約17萬。墨爾本大學綠建築課程講師法瑞兒說:「隨著人口成長,水資源日益稀少,但我們可以善加利用暴風雨的雨水。」
澳洲廣播公司的報導指出,澳洲光是都會地區,每年平白流失的水份就有3兆公升,相當於6個雪梨港的水量,也足以填滿120萬個奧運標準游泳池。學者指出,這個儲存暴風雨雨水的系統,結構與科技都不複雜,重要的是主事者要能接受這樣的觀念,才能兼顧省錢與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