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西富國小 蝙蝠保育納學校課程
陳佳利 張光宗 / 花蓮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台灣有37種蝙蝠,有些種類就住在都會邊緣。隨著疫情升溫,全球進入警戒狀態,生活中有蝙蝠,民眾難免擔心:究竟蝙蝠會不會直接把病毒傳染給人類呢?當人們對蝙蝠心生恐懼,位在花蓮縣的西富國小師生不但不害怕,還把蝙蝠保育納入學校課程裡,歡迎蝙蝠來做鄰居。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廢棄坑道中,研究人員正在尋找蝙蝠。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徐昭龍說:「冠狀病毒就像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它會在上呼吸道跟排泄物這邊,所以我們進行蝙蝠的,就是唾液的採樣。」
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與農委會防檢局長期合作,從2016年開始監測。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徐榮彬表示,「有監測到22個冠狀病毒在台灣的蝙蝠身上,雖然名稱一樣,它是同一個家族,但是它是不同的病毒。以目前來看,它是不會感染人類。」
雖然如此,面對蝙蝠還是要遵守不干擾、不接觸、保持距離的原則。台灣有一些人從事蝙蝠保育,位在花蓮縣光復鄉馬佛社區的西富國小,校園角落掛著蝙蝠屋,歡迎蝙蝠入住,學生也會定期收集蝠糞送檢,希望了解蝙蝠與當地環境的關聯。
花蓮縣光復鄉西富國小學生萬艾荷說:「這是我們108年5月14號檢驗的報告,檢驗有發現蝙蝠牠吃了116種的昆蟲。」花蓮縣光復鄉馬佛社區居民溫玉妹則表示,「牠把田裡的蟲全部吃掉了,普通這個時候,我們稻田會有稻熱病,可是呢我們稻田,現在你看綠油油的很漂亮,都很健康。」蝙蝠是環境健康的指標之一,推動保育,讓蝙蝠有機會發揮授粉與制衡昆蟲的生態功能,以理解來消除恐懼,守護蝙蝠也守護人類本身。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廢棄坑道中,研究人員正在尋找蝙蝠。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徐昭龍說:「冠狀病毒就像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它會在上呼吸道跟排泄物這邊,所以我們進行蝙蝠的,就是唾液的採樣。」
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與農委會防檢局長期合作,從2016年開始監測。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徐榮彬表示,「有監測到22個冠狀病毒在台灣的蝙蝠身上,雖然名稱一樣,它是同一個家族,但是它是不同的病毒。以目前來看,它是不會感染人類。」
雖然如此,面對蝙蝠還是要遵守不干擾、不接觸、保持距離的原則。台灣有一些人從事蝙蝠保育,位在花蓮縣光復鄉馬佛社區的西富國小,校園角落掛著蝙蝠屋,歡迎蝙蝠入住,學生也會定期收集蝠糞送檢,希望了解蝙蝠與當地環境的關聯。
花蓮縣光復鄉西富國小學生萬艾荷說:「這是我們108年5月14號檢驗的報告,檢驗有發現蝙蝠牠吃了116種的昆蟲。」花蓮縣光復鄉馬佛社區居民溫玉妹則表示,「牠把田裡的蟲全部吃掉了,普通這個時候,我們稻田會有稻熱病,可是呢我們稻田,現在你看綠油油的很漂亮,都很健康。」蝙蝠是環境健康的指標之一,推動保育,讓蝙蝠有機會發揮授粉與制衡昆蟲的生態功能,以理解來消除恐懼,守護蝙蝠也守護人類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