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厝港濕地復育有成 觀測鳥種紀錄逾2百種

詹淑雲 / 桃園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紅胸濱鷸、寬嘴鷸,還有成群的太平洋金斑鴴,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觀測到鳥種紀錄多達200多種,以豐富的鷸鴴科和保育類唐白鷺為最大特色,日前更有鳥友拍到黑面琵鷺。許厝港濕地復育有成,市府更打算朝生態旅遊發展。野鳥學會強調不能走高美濕地之路,木棧道穿到海岸中間,毀了候鳥棲地,成生態殺手。

桃園市野鳥學會榮譽理事長吳豫州表示,「高美濕地雖然有做人流的管制,但是因為整個灘地的縱深,木棧道再蓋上去,候鳥幾乎不會下來棲息。以前我們在高美濕地看到成群的大杓鷸,現在幾乎找不到了。」

野鳥學會建議,許厝港濕地生態旅遊分區管制,規劃核心區、復育區和遊憩區。海管處善意回應,將在濕地外圍,設賞鳥步道,保持一定距離,不影響生態和水鳥棲息,打造以鳥為本的水鳥生態樂園。

桃市海管處長林立昌表示,「會規劃一個一定區域的緩衝區塊,這個區塊就是為了能夠區隔人群,跟鳥群之間的一個彼此生活的空間

另外,海管處也著手規劃在桃捷A15站延伸到許厝港濕地遊客中心,新闢自行車道,再串連南側沙丘景點地質公園,讓民眾以低碳樂活方式,享受生態旅遊,了解水鳥生態及在地文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