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合作生產疫苗 礙於法規無法臨床試驗
朱鳳治 吳其昌 陳昌維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大公衛學院根據分析,全球經濟健康損失467億元美金,台灣目前已經有廠商著手生產疫苗,但礙於法規,臨床試驗還無法進行,而對於敦睦艦隊官兵做抗體檢測,學者表示條件方法不同,都會影響結果。
疫情大流行,全球健康經濟損失已經達到467億美金,學者表示要根本解決疫情,一個就是解藥、一個就是疫苗。目前牛津大學疫苗人體試驗已經上路,徵求18到55歲的健康志願者,預計五月擴大招募五千人,而台灣目前也與美國合作,疫苗已經開始著手生產,但礙於法規和臨床試驗的問題,還須與食藥署及美國相關單位溝通。
疫苗業者陳燦堅說:「希望在今年的年底或是明年的年初,至少要一波,能夠有一批疫苗能夠讓我們的最前線醫護人員、港口、海關等,能夠接受這種叫做緊急狀況下,精準挑選對象。」
敦睦艦隊近來七百多名官兵做抗體檢測,出現中研院、台大醫院和昆陽實驗室檢測結果有高度差異。中研院研究員謝世良表示,從偵測的病毒抗原選擇、不同檢測方法的敏感度和臨界值都不一樣,這都會影響結果,不過抗體的產生跟時間成正比,如果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採檢,檢測正確率會更高。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提到:「這些病人他都在早期的範圍,所以他的抗體量會比較低,所以我們可以隨後在不同時間點再繼續採檢,假使抗體他的陽性率,他的量越來越高,我們就可以確定哪一個方法比較正確。」
學者表示,國內很幸運有不同的檢驗工具,把結果綜合在一起,篩檢確診者時就不易有漏網之魚,而對於有專家認為卡介苗可用來對抗武漢肺炎,台大公衛學院主任陳秀熙認為,現在定論言之過早,仍要非常謹慎小心。
疫情大流行,全球健康經濟損失已經達到467億美金,學者表示要根本解決疫情,一個就是解藥、一個就是疫苗。目前牛津大學疫苗人體試驗已經上路,徵求18到55歲的健康志願者,預計五月擴大招募五千人,而台灣目前也與美國合作,疫苗已經開始著手生產,但礙於法規和臨床試驗的問題,還須與食藥署及美國相關單位溝通。
疫苗業者陳燦堅說:「希望在今年的年底或是明年的年初,至少要一波,能夠有一批疫苗能夠讓我們的最前線醫護人員、港口、海關等,能夠接受這種叫做緊急狀況下,精準挑選對象。」
敦睦艦隊近來七百多名官兵做抗體檢測,出現中研院、台大醫院和昆陽實驗室檢測結果有高度差異。中研院研究員謝世良表示,從偵測的病毒抗原選擇、不同檢測方法的敏感度和臨界值都不一樣,這都會影響結果,不過抗體的產生跟時間成正比,如果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採檢,檢測正確率會更高。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提到:「這些病人他都在早期的範圍,所以他的抗體量會比較低,所以我們可以隨後在不同時間點再繼續採檢,假使抗體他的陽性率,他的量越來越高,我們就可以確定哪一個方法比較正確。」
學者表示,國內很幸運有不同的檢驗工具,把結果綜合在一起,篩檢確診者時就不易有漏網之魚,而對於有專家認為卡介苗可用來對抗武漢肺炎,台大公衛學院主任陳秀熙認為,現在定論言之過早,仍要非常謹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