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收入減、防疫成本增 診所籲紓困

受到疫情衝擊,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提出一項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今年二到三月,診所的收入減少兩成到五成不等,而高達98.3%的比例,健保申報量比去年同期減少,加上人力和防疫成本,讓經營壓力大增。

拿起儀器替患者診療,這是每位基層診所的日常,但最近疫情爆發,雖然診所還是得照常服務,卻有基層診所醫師坦言,防疫第一線的診所,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大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藍毅生表示,「除了跟健保申請的費用(減少)外,它的掛號費也少了,就是現金流也少了,(調查)回函裡面,有的人(診所)少了五成,看病人數少五成,可是它平常需要這麼多的人(患者)一下子少了五成的時候,人事又沒辦法減,它可能就會面臨比較大的衝擊。」

疫情嚴峻,診所除了自主分流,還得加派人手量體溫,而用量最大的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資更是不可少,更增加了基層診所負擔。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針對全國1400多家診所調查,發現今年二三月期間,有九成八健保申報量,比去年同期減少,收入減少三成到四成佔比最多。等於看病的人少了,但防疫成本支出必須增加,小診所負擔恐怕加重。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林恆立表示,「診所的支出還是維持正常,並沒有因為疫情關係而減少人事或者是其他設備的支出,所以未來如果疫情延長的時候,就會造成(診所)更大的壓力。」

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調查樣本中有超過六成九的診所,因為防疫增加一到兩成支出。但在疫情影響下,看診人數銳減,診所營運面臨越來越多難題,尤其以感染風險相對較大的耳鼻喉科,內科和小兒科最明顯。除了呼籲政府補足防疫物資,也應該進行紓困,才能守住防疫第一線。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