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突變 外界憂影響藥物、疫苗研發

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各國都加快腳步來研究病毒和藥物、疫苗等解決方式。不過目前國內外都已經發現引發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有出現突變。雖然目前還無法推論說這種狀況對於人類來說是好還是壞,但也引發外界擔心會不會影響到藥物和疫苗研發?有學者指出,RNA病毒本身就很容易突變,只要不是發生在重要位置,影響應該不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於3月1日時表指出,「病毒株,我們看到它的比對上面確實是有一點差異,那有些是已經比較遠離了,那就是已經有一些序列的一些變化。」

就在全世界,為了要找出肺炎疫情解方,而忙得焦頭爛額時,病毒已經開始突變。

陽明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主任吳韋訥表示,「突變是一個必然的事件,這43株(美國病毒株)裡面呢,最多是有48個突變點,八十幾個%(病毒株),最多只有12個點突變。從那個美國的資料庫看起來,還算是蠻穩定的。中國的中科院也發表一個研究報告,(目前)大概是100個(突變點)。」

疫情爆發短短幾個月,病毒出現了數十個到一百個突變點,而且在全球不少研究機構中,都有看出不同的亞型演化。雖然說,RNA病毒突變是常態,但外界還是擔心,這是否會打亂藥物和疫苗的研發進度?

吳韋訥認為,「病毒可能它已經發展到到目前為止,發展到一個很有攻擊性的一個病毒,它再多的突變,有可能不見得對它有利,這些藥物很可能它是針對(病毒)特定的蛋白,那如果是說這個突變,它(病毒)不改變它的形狀,或是形狀只改變很少很少,這些藥物很可能還是會有效。」

台北仁濟院總院長李龍騰表示,「你要找到說,它們(病毒)哪個地方是特徵點,一直在突變,找到哪個地方,就是說它們都不會變,來針對它(這些特徵)做出疫苗跟做出藥物,這個才有可能。問題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辦法找到說哪個地方它是永遠不會變的。」

病毒突變之後,可能會更容易和人類受體結合、增加危險性,也可能會降低威力。比方17年前的SARS一樣,病毒突變之後,並沒有大流行。而且就算發生突變,還能視情況合併使用藥物、或選擇其它替代方式。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化學製藥研究所副所長莊士賢表示,「像有不同機轉的藥物,它如果合併使用的話,也許劑量再降低,然後藥效可以更好,這種藥物的合併使用其實是很重要的。那我們就是提供他(醫師)很多各種不同的武器,如果說到時候這個藥,病毒或者是這些疾病它有變異的情況下的話,他(醫師)可以馬上去做更換。」

病毒突變,不代表會加重疫情,研發單位也不可能全部做白工,就像「德國麻疹」和「流感」等病毒,疫苗會隨著突變而調整,沒有單一的獨門妙藥。面對未知病毒來襲,全球相競投入研發,希望能盡快找出最終解決方案,而台灣,準備好了嗎?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