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隔離個案 10%有焦慮、憂鬱、不安情緒

因為肺炎疫情,使得被隔離民眾的數量不斷增加。高醫訪視隔離病房的個案,發現有一成出現焦慮、憂鬱和極度不安等情緒反應。因此醫師建議被隔離個案,可以看書來轉移注意力,親友們也可以利用電話或視訊,來給予關心、紓解壓力。

透過電話對談,再觀看病房內影像輔助,精神科醫師正在被隔離者進行心理評估。隨著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被隔離者也因擴大採檢,人數不斷攀升,高醫訪視發現隔離病房內的疑似個案,約有一成出現情緒困擾狀況。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表示,「我們的評估裡面,大概有一成的個案,一成進住的患者會出現極度焦慮的情況,而會有失眠、擔心、對很多事情沒有辦法放下、對已經出來安全的結果還是會有所擔心這樣的情況。」

隔離病房獨立空間,僅能和醫護人員接觸,個案還要承受自身可能感染,以及隔離前,家人或朋友是否被感染?而隔離期結束會不會遭受異樣眼光?精神科醫師建議隔離個案,可以看書、玩遊戲或運動來轉移注意力。此外,家人朋友對隔離者的支持,更是減壓最大管道。柯志鴻說:「電話用社交媒體的方式,來跟這個個案聯絡或給予支持,其實是非常重要。過去在隔離的精神壓力裡面,其實影響因素最大,其實就是他是不是還有得到其他社交,或是人際方面的支持。」

醫師指出,大多數的人能承受短期壓力,一旦壓力延長超過兩星期,或是過去有情緒方面病史,就可能造成長期身心影響。這些被隔離個案,未來都必須繼續追蹤治療。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