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舊曆正月初一,臺東長濱海岸發生一層海翁泅來岸邊掛沙,經過成功大學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解剖了後,證實講,這隻長有二十公尺的大隻海翁,是臺灣有史以來,頭一隻掛沙來致死的藍海翁。 長達二十公尺的龐然大物,就躺在台東長濱的海岸上。今年的大年初一,發生一起鬚鯨擱淺案件,當時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初步判斷為世界第二大體型的長須鯨,但經過解剖、DNA比對後,確認是台灣有紀錄以來,第一隻擱淺的藍鯨。 ==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 王浩文== 尾鰭的形狀 跟其他的相比 然後背鰭的位置在身體的哪一邊 其實最關鍵是第三天解剖時候 那個頭骨解剖開來 看到牠的顳窩部分 那個部分就是非常非常典型的 藍鯨的特徵 DNA檢驗出來大概呈現 99.28%左右的比例是藍鯨 過去台灣不曾有藍鯨現蹤,多在高緯度海域活動,成大鯨豚中心研判這頭藍鯨可能死亡多時,隨著洋流漂到台東長濱海域。而發現時這頭鯨魚時,牠的胸、嘴巴遭漁具纏繞,正是牠死亡的原因。 ==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 王浩文== 其實我們在討論牠到底 是不是隨著洋流飄過來 像我們事後知道 牠可能已經死亡時間 估計大概三四個禮拜以上 牠已經瘦到那個 幾乎是後面皮包骨狀態 嘴巴纏繞沒有辦法進食 牠到底餓了多久 我們不知道 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成體體長多為二十一至二十二公尺,最高有三十三公尺的紀錄,而成大鯨豚研究中心表示,從牠的關節來看,這隻鯨魚還在成長中,研究單位已保留藍鯨的骨架,將在相關處理後製作成標本,至於標本安置及展示地點,尚未討論。 記者 溫正衡 台南報導